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9篇
  44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阶段猪用颗粒饲料物理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饲料厂不同阶段猪用4种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直径、长度、硬度、容重、含粉率和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 PDI)等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颗粒饲料直径在2.87~3.94 mm之间,母猪料直径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直径呈递增趋势。颗粒长度在8.62~11.94 mm之间,以大猪料最长,小猪料最短,长径比偏高。颗粒硬度在3.86~6.47 kg之间,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中小猪料显著低于大猪料和母猪料(P<0.05),只有小猪料符合有关要求。颗粒容重在576.7~614.6 g/L之间,母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呈相同的增减趋势。含粉率以小猪料最大,且只有小猪料与大猪料之间差异显著(P<0.05)。颗粒PDI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各阶段猪料的含粉率和PDI均符合有关要求。建议饲料厂家注重颗粒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控制,调整饲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改进颗粒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植物种子萌发时 ,其幼苗生产的酸性植酸酶的最适PH值在 5.0附近 ,最适温度在 45℃附近。酶对离子的适应范围较宽。Ca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Cu和Zn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 50 %酶活性的Cu和Zn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0 .8mmol/L和 1 .0mmol/L。酶应用的最好条件应该在PH值 5.0 ,温度 30℃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化学处理剂和营养强化剂,调制出5种玉米秸颗粒。对照组由玉米秸添加2%膨润土调制而成;试验组分别为:添加化学处理剂(石灰 尿素,以玉米秸DM计)4 0%(处理Ⅰ)、0 4%(处理Ⅱ)、2 2%(处理Ⅲ)和2 2%(处理Ⅳ),同时在处理Ⅳ中再添加4%营养强化剂。采用Menke的人工瘤胃产气法评定不同玉米秸处理的体外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处理Ⅱ、Ⅲ、Ⅳ的粗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处理Ⅰ和对照;处理Ⅰ、Ⅳ的NDF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12%;各处理的ADF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以处理Ⅳ的下降幅度最大,达31.1%。各处理的体外产气量和产气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处理Ⅳ的产气速度最快,其快速产气量(a)略高于对照,b的产气速度常数c比对照提高19.3%。相应地,处理Ⅱ、Ⅲ、Ⅳ的估测有机物消化率(OMD)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其中处理Ⅳ的OMD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分别比对照(46%)提高19、13%,但处理Ⅰ无明显效应。表明用4%尿素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玉米秸处理的化学组成和有机物质消化率,其效果优于2%石灰 2%尿素或单纯石灰处理,若将化学处理与营养强化剂结合使用,则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精料用量相同、定量采食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粗料配合、不同加工方法对幼龄波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粗料为35%稻秆粉、15%砻糠的 号全混合颗粒料在本次试验中的效果最为突出。与粗料为青草的日粮1相比,试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48.4%(P<0.05)和27.9%,且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降低41.5%;与粗料为稻秸散料的日粮2相比,试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53.3%(P<0.05)和26.9%,且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降低30.9%。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含10%双低菜籽饼的肉鸡日粮中添加600u/kg和700u/kg的植酸酶并取代一半的磷酸氢钙,观察植酸酶对肉鸡钙、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00u/kg和700u/kg植酸酶的试2、3组较未添加植酸酶的试1组其钙和磷利用率分别提高7.08个百分点、9.85个百分点和10.97个百分点、12.13个百分点,植酸磷的利用率提高13.35个百分点、14.01个百分点,磷的排泄量下降10.90个百分点、13.30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证明在双低菜籽饼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改进了钙、磷的利用率,而且还可取代一半的磷酸氢钙。  相似文献   
6.
7.
饲粮中糙米替代玉米的比例对饲料制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糙米替代玉米对饲料制粒性能的影响,按糙米替代比例设计6种饲粮进行饲料制粒参数测定,6种饲粮分别为Ⅰ型(玉米100%)、Ⅱ型(玉米75% 糙米25%)、Ⅲ型(玉米50% 糙米50%)、Ⅳ型(玉米25% 糙米75%)、Ⅴ型(糙米100% 2%植物油)和Ⅵ型(糙米100% 3%植物油).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糙米来替代玉米,有利于改善饲料制粒性能,饲粮中随糙米添加比例的增加,制粒机的生产率与颗粒饲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水稳定性明显增强,粉化率显著降低,但密度、体积质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替代比例为75%.  相似文献   
8.
Bunji  YOSHITOMI 《Fisheries Science》2004,70(6):1157-1163
ABSTRACT:   The microstructure of extruded pellets (EP) for fish under various extrusion cooking temperatures was studied by using a twin-shaft extruder. As the extrusion cook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expansion rate increased and the bulk density of EP decreased. The liquefaction of the material start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inner material temperature, the decrease in inner material pressure, and the decrease in main motor amperage. Thus, the microstructure of EP changed depending on the extrusion cooking conditions, that is, the extrusion cooking temperature effected greatly the liquefaction of the material. Generally, when the extrusion cook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expansion rate increased, but a suitable temperature was found for a maximum expansion r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P was caused by the liquefac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microstructure effects on the function of EP. For example,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s affected by the inner bubble structure of an EP. These functions affect the character of the feed. EP produced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can have additional functions for feed.  相似文献   
9.
本粉碎机特别设计有一个揉搓壳和一个粉碎机壳及一个风机。物料(如秸秆)经揉搓机壳内的切刀铡切成段后,在机壳内锤片和齿条的作用下,变成条状的物料,较轻的粉末被风机气流吸到粉碎机壳内,进一步在锤片与环形筛片的作用下,撞击粉碎。通过安装不同孔径的筛片获得不同规格的产品,该机由于安装了防缠绕架板,避免了秸秆缠绕在轴上的可能,并且采用了特殊圆齿形的长锤片,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时风机在机壳内形成负压,使得物料可以分轻重不同,不断地向出口处流动,风通过360°的环形筛片,产生了不糊筛片的效果,特别适合将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粉碎成适合生物质燃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本构模型的颗粒饲料成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研究饲料原料挤压成型特性,构建了非线性黏弹塑性颗粒饲料成型本构模型,针对主要饲料原料小麦,通过分析成型试验因素对其本构模型系数及其表征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物料特性、加工参数等对小麦原料成型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模型系数与颗粒成型质量的相关性关系。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由牛顿黏滞体(Newton viscous dashpot element)、应变硬化弹簧元件(strain hardening spring element)和库伦摩擦元件(Coulomb friction element)构成,基于小麦原料的实际成型试验完成模型构建;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数值结果中各应力区间模型决定系数R2在0.99以上,模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相对误差总平均值为3.378%,并通过χ2检验进一步证明模型有效性;应用本构模型对小麦原料成型特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其流变学特性的模型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应力函数规律,黏性系数绝对值随着挤压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弹性模量值逐渐增大,集成塑性系数值则表现为先增后降,而各成型试验因素对模型系数产生了显著规律性影响,与宏观试验现象比较吻合;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颗粒成型密度、颗粒成型率、颗粒成型硬度等成型质量指标分别与黏性系数、塑性模量与弹性模量间达到了最高的相关系数,数值皆在0.80以上且为极显著相关性水平(P0.001),为基于本构模型对颗粒成型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为颗粒饲料挤压成型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角度,也为颗粒饲料的高效低耗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