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鲤鱼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了东湖水体的腥味成分和东湖鲤鱼体内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鲤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东湖水体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冰片浓度范围分别为1.67~5.37 ng/L和15.26~29.68ng/L。东湖鲤鱼体内含有腥味物质2-MIB,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范围为1.8~5.1 ng/kg,腥味物质GSM未检测到。鲤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底物花生四烯酸反应产生的物质主要有己醛、1-辛烯-3-醇、2-辛烯醛、2-壬烯醛、2,4-癸二烯醛等,主要的反应产物和鲤鱼体内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基本吻合。本试验通过产生的主要反应产物的量来间接测定酶的活性,其中酶活最强的是鱼鳞酶,其他依次为鱼鳃酶、鱼血酶、鱼肉酶和内脏酶。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处理的青豌豆中提取酶液,进行脂肪氧合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青豌豆酶提取液中脂肪氧合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6.25,米氏常数Km=2.15×10~(-3)(mmol油酸/mL);过氧化物酶最适pH值为5.5Km=1.07×10~3(mmolH_2O_2/mL);青豌豆在95℃热烫5min,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脂肪氧合酶仍有8%左右的残余活性。  相似文献   
3.
单宏 《大豆科技》2006,(3):21-23
通过对无豆腥大豆营养指标的检测,说明脂肪氧化酶缺失状态下,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成,氨基酸,金属元素含量等各项对营养指标并无大的改变。蛋白组分含量分析,加工过程中蛋白的乳化力强,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称量控水法对迷迭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置轻度、中度、重度干旱水平、复水和对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迷迭香VOCs释放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处理VOCs总量分别是对照的99.6%,69.4%,43.2%。迷迭香VOCs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6.0%以上;各干旱处理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对照比分别增加了14.4%,17.01%,23.7%,其中单萜类相对含量呈增加显著;干旱胁迫明显诱导C6绿叶性挥发物和醛类化合物的释放。复水处理萜烯类百分含量和单萜类百分含量比重度处理稍有下降,仍显著高于对照、轻度和中度处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了鲢鱼体内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鲢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鲢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底物花生四烯酸反应产生的物质主要有己醛、1-辛烯-3-醇、2-辛烯醛、2-壬烯醛、2,4-癸二烯醛等,反应产物与鲢鱼体内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基本吻合。本试验通过产生的主要反应产物的量来间接定量酶的活性,其中鱼鳞酶的相对活性最强,其他依次为鱼鳃酶、鱼血酶、鱼肉酶和内脏酶。  相似文献   
6.
小麦胚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原料.但小麦胚芽由于自身脂肪含量较高且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较高,导致它极易酸败变质,耐储性差,影响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因此,为了延长小麦胚芽保鲜期,使其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研究与开发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非常必要.在分析国内外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选择的原则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