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究皖北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群落,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活型组成,进而阐明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模式对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有54种植物,隶属26科54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人工混交林有植物种类16科26种,分别占总数的61.5%和48.1%。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灌丛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牡荆草灌丛植物种类分别为32和33种,分别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9.3%和61.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生活型也有差异。侧柏+构树人工混交林群落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则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侧柏+构树混交林>酸枣+牡荆灌丛>荩草+牡荆草灌丛,但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荩草+牡荆草灌丛>酸枣+牡荆灌丛>侧柏+构树混交林。Sörensen较高值出现在酸枣+牡荆灌丛与侧柏+构树混交林和荩草+牡荆草灌丛之间,侧柏+构树混交林与荩草+牡荆草灌丛Sörensen多样性值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人工植被恢复对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中大 《广西林业科学》2007,36(2):75-77,81
根据对保护区的植被调查,分析了该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生活型谱和植被类型,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最为丰富,各占30.5%和13.8%;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但比例略低于近纬度带的阴那山等地区;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人为破坏较严重,现有植被主要为次生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对滇西北光叶珙桐所处群落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光叶珙桐的种群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光叶珙桐群落结构层次分明,乔木层盖度达40%-70%,优势种明显;(2)群落植物资源相对稀少,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0科100属114种;(3)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2.17%;(4)光叶珙桐种群更新较差,主要由自身原因、生境原因、动物啃食及人为干扰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雾灵山亚高山草甸52种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92%;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占绝对多数,分别为31种和16种,占总数的59.62%和30.77%;1a生植物有3种,占5.77%。表明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较短,冬季漫长,气候严寒而潮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家庄山区石包垴核桃楸林中调查所涉及到的27种植物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核桃楸、细叶苔草、全叶紫堇等植物的重要值较高,在群落中占据明显优势。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n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i)指标,研究了该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灌层,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灌层(Jsw)>草本层(Jsw)。研究中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为草本层:天然林>人工林,乔灌层:人工林>天然林,总体多样性指数为:天然林>人工林。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生活型谱分析结果为:地面芽植物为44.44%,占居优势地位,隐芽植物次之,为33.33%,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较少,无地上芽植物。  相似文献   
6.
Drought-sensitive bryophytes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to edge effects caused by forest fragmentation. Because of increased forest fragmentation, these bryophyte species are declining and are in need of conservation. Considering that a field survey including all bryophyte species is very time consuming, methods that make identification less difficult should be tested for their usefulness in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lternative survey method that utili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yophyte life-forms and microclimates for evaluating drought-sensitive bryophytes. This survey method was examined using epiphytic bryophyte flora on tree trunks in 27 fragmented forests of Kyoto cit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Japan. The usefulness of life-forms for this evalua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life-forms with species richness and microclim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ile life-from richness was considered to ref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moisture availability and light intensity in bryophyte habitats, a certain life-form category (for example, fans and dendroids) seemed to correlate with drought sensitivity of bryophytes. Considering this correlation, an alternative survey method was proposed that utilizes the richness of hygrophilous life-forms. This survey method seems to be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a traditional all-species survey,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the conservation of drought-sensit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7.
雾灵山植物生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灵山19个代表性植物群落6、个植被类型及全山植被的生活型和生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物生活型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雾灵山全山植被总生活型是:高位芽植物18.67%,地上芽植物2.84%,地面芽植物39.6%,地下芽植物22.09%,1 a生草本植物16.8%。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和1 a生草本植物接近并列第三,地上芽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8.
根据蓥华山通溪河林区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对该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各层次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①群落中共有植物165种,分别隶属于79科、135属.③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③在各次生林类型中,物种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除人工恢复失败的杂灌林,其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趋势一致.其中人工次生林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为最低.在原始林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9.
甜槠林是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是我国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和顶极群落类型。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湖南甜槠林的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并讨论了立木生长规律。为进一步保护利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尺度条件探讨若干因素对植物热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宋赋  朱铁霞 《草业科学》2012,29(3):453-458
热值作为植物的重要属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植物第一性生产力、植物营养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研究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在热值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针对某种植物,或者某地区的某些植物来展开研究,很少在大尺度上对植物热值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搜集1989―2010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中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对39个样地的547种植物的热值进行归类总结,在大尺度上探讨植物器官、科、生活型及经纬度对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热值的顺序为乔木>灌木>草本,并且这种变化趋势不因植物种类和植物分布地区的变化而变化;草本与灌木植物叶片的热值最高、根系最低,而乔木则以枝条最高、根系最低;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的科,其热值要低于以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科,本研究所涉及的各科植物以藜科植物热值最低,杜鹃花科最高;植物的热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