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2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林业   1386篇
农学   1017篇
基础科学   174篇
  1359篇
综合类   4445篇
农作物   759篇
水产渔业   853篇
畜牧兽医   1240篇
园艺   402篇
植物保护   70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本试验观察表明: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的开花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高,开花过程短;温度低,开花过程长。花穗中的花轴增长速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花轴增长快,则花轴长,花穗大;反之,花轴增长速度慢,花轴短,花穗小。黄皮开花的顺序是从花穗基部第1—4个分枝开始,每个分枝则先从基部1—8个二次分枝首先开放。31℃是黄皮花粉萌发最适宜温度。在培养基中加入15—20%蔗糖或2.4—D,三十烷醇等生长调节物质,明显可提高黄皮花粉的萌发力。本试验对黄皮的物候期及植物学特性同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我公司新推广品种及新配组合在高温伏旱状况下的适应性,我们于2003年5月7日在公司试验基地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推广品种中有九个品种或组合为极耐热或耐热,一个品种耐热性稍差。新配组合中部分表现优良,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方法自含NDVZF基因的克隆质粒中扩增NDVF基因 ,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_His_TOPO重组。经核酸内切酶酶切 ,阳性克隆鉴定准确无误 ,核酸序列测定结果与原始基因比较 ,同源性大于 99% ,启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未出现变异 ,将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cDNANDVZF。将pcDNANDVZF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CEF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 ,结果证明pcDNANDVZF可在CEF细胞中大量表达F蛋白。  相似文献   
6.
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珠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克服葡萄二倍体品种与四倍体品种之间的交配障碍,进行了杂交胚珠的离体培养研究。发芽胚珠的取样时期集中于授粉后35~75d,其中多数以二倍体作母本的组合在授粉后55d取样的发芽率最高,以四倍体作母本的组合授粉后70d取样的发芽率最高。基本培养模式为:发育培养基-(剥胚)萌发培养基-生长培养基。用二倍体品种作母本时,所有组合均获得了培养苗,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的胚珠发芽率高于2号培养基。反交对培养基的要求有相反趋势,其中2个组合未得到培养苗。授粉后60d,直接剥出杂种胚进行培养,得到了最高发芽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用二倍体品种作母本比用四倍体品种作母本容易获得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4个含有 N-莰-2-基的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类化合物,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并探讨了~(31)Pδ值的规律性变化。初步生物试验表明,磷酰胺类化合物对水稻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Ⅱ1的活性大于对照药剂抗倒胺但低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8.
苹果试管苗不定根起源及其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琼脂生根培养基诱导产生的长富—2苹果 (Malus pumila Mill.) 试管苗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这种不定根发育不良,根表面缺乏根毛,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结构。为避免因不定根吸收、运输能力差而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宜采用通透性良好的基质进行瓶内或瓶外生根,可诱导出优质不定根。  相似文献   
9.
大豆室内耐冷筛选及其在田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把生长箱大豆耐低温萌发筛选与田间早春播研究相结合,验证耐低温发芽的可靠性。在实验室,萌发期表现抗冷的大豆,田间出昔期仍表现抗冷或较抗冷。实验表明,大豆出苗的生物学最低温度平均为7.1℃,所需有效积温136℃。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大豆早春出苗的多寡,两者呈密切的正相关。黄、青、黑豆中,以黑豆抵抗早春不良气候条件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Aspec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high-yielding cultivars, narrow-row spacings and fungicide treatment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cereal yields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and occasionally dry and hot weather.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for three years (1987 to 1989) to test the effects of triadimefon (1-[4-chlorophenoxy]-3,3-dimethyl-1-[1H-1,2,4-triazol-1-yl]-2-butanone, or Bayleton, a trade name) fungicide (0 vs. 140 g a.i. ha−1) and row spacing (10 vs. 20 cm) on the yield components,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spike emergence, days to maturity, leaf disease and plant height) of spring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L.) cv. Cadette, Laurier and Leger. A cultivar by row spacing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a 11 to 13.5 %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due to narrow rows for Laurier in two out of the three years and up to 16 % for Leger in one year. Over the three years grain yields were on average increased 6 to 12 % due to use of the narrower row spacing. Fungicide application to barley at the early heading stag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leaf diseases without influence on yield components or grain yiel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componen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such as narrow row spacing can be applicable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