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套种、营养诊断与经济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了幼龄椰园内种植西瓜与番木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幼龄椰园套种西瓜与番木瓜后,可以明显促进椰子的生长,显著改善椰子叶片养分与椰园土壤肥力和大大增加幼龄椰园的经济收入.其中"套种西瓜后再套种番木瓜"模式效果最好,套种3年后促使椰子开花率和经济收入均为最高,分别为43.37%和97350元/hm2,其次是"套种番木瓜"模式,然后是"套种西瓜"模式.  相似文献   
2.
覃伟权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28-532
在幼龄椰园实施套种西瓜与番木瓜后,可以明显促进椰子的生长,显著改善椰子叶片养分与椰园土壤肥力和大大增加幼龄椰园的经济收入。其中,套种效果最好的是“套种西瓜后再套种番木瓜”模式,其次是“套种番木瓜”模式,然后是“套种西瓜”模式。  相似文献   
3.
粮草间作对坡耕地培肥保土的效果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总结了粮草间作对坡耕地培肥和水土保持的机制与效果,阐述了粮草间作对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粮草间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总结了坡耕地粮草间作的培肥和水土保持的效果与机制,阐述了粮草间作对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粮草间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本文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d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I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I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I1和I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6.
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玉米/辣椒的三种间作方式即2:3,2:5,2:7对间作群体的光能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形成期,三种间作方式行间透光率都有增加,其中2:5间作底部的透光率较小,表明辣椒活动层对光的截获率较高,提高了群体对光的利用程度;间作玉米植株中部与底部的透光率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玉米叶面积主要分布在80~200cm高度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71.3%,此时辣椒叶层主要分布在30~60cm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80.2%。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的透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