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25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道炎症已成为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其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长。肠道炎症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缓解药物,因此加强肠道炎症有效缓解物质的研发至关重要。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是一种食疗益生性较优的乳源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刺激免疫应答,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道炎症及GOS干预缓解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目的是研究壳寡糖对肉仔鸡肠道主要菌群、微绒毛密度、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48只艾维因(Avian)肉仔鸡按2处理单因子设计 ,壳寡糖组和对照组各24只 ,雄、雌各半。试验日粮添加0.1 %壳寡糖 ,试验期56天。用MicrosoftExcel和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 :壳寡糖组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回肠微绒毛密度增加(P<0.05) ;胸腺和法氏囊相对重量增加(P<0.05) ,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提高(P<0.05) ;增重和料重比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壳寡糖可抑制肉仔鸡肠道菌 ,促进微绒毛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柞蚕肠液理化性质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柞蚕肠液的理化性质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柞蚕肠液对促进蚕体抗病与消化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平均每头蚕有肠液 1 76mL ,品种间开差为 0 78mL ,相对开差 5 7 80 % ,肠液量越多 ,饲料效率越高 ;柞蚕不同品种肠液pH平均值未发现明显差异 ,但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的品种个体间开差小 ;柞蚕肠液缓冲力除与品种强健性有关外 ,还与品种的饲料效率呈正相关 ,在强健丰产与高饲料效率品种中 ,肠液恢复pH原值所需时间越短 ,饲料效率越高 ,电刺法取出肠液后 ,肠液恢复缓冲力所需时间是恢复其pH原值时间的 1 8倍多 ,同恢复肠液pH原值所需时间长短与品种强健性和饲料效率的关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1000mg/kg、硒5mg/kg)、低锌低硒(锌34mg/kg、硒0.08mg/kg)或常锌常硒(锌50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d后,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绒毛长度下降,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盲肠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出现肿胀,有的核消失,结缔组织增生,淋巴小结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正常。结论:日粮中按锌50mg/kg、硒0.15mg/kg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破坏其屏障功能;而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以增强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外翻肠囊法研究高钙对肉仔鸡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吸收不同形态锰的影响,以比较有机锰和无机锰在高钙条件下吸收特点的差异。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培养液中添加的4种锰源分别为:硫酸锰、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Mn-MetE)、中等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A)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B)。为了扣除内源的影响,设置1个零添加锰水平处理。将40只3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到以上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作为相应肠段外翻肠囊的一个重复。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回肠肠囊对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1);2)回肠肠囊对强络合强度的Mn-AAB中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硫酸锰或中等络合强度的Mn-AAA(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钙条件下,络合形态的有机锰在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肠囊中的吸收率显著高于无机形态的锰;强络合强度有机锰源中的锰能更强地抵抗小肠内的解离,比弱或中等络合强度的有机锰源更有利于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柑橘类果实汁胞的红色现象及其呈色色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娟  邓秀新 《果树学报》2002,19(5):307-313
柑橘类果实中不乏汁胞为红色类型者,如红肉葡萄柚(Citrus paradisii Macf.)的粉红色是番茄红素所致,血橙(C.sinensis L.)的血红色来源于花青素,此外,还有红色的红江橙(C.sinensis L.)、橙红色的元红(C.reticulata Blan-co)和紫红色的五布红心柚(C.grandis L.)等,它们因色泽鲜艳而具备特殊的市场潜力,但呈色色素尚未见报道。在符合审美观的同时,红色汁胞品种还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如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富集可软化血管、抗癌、抗氧化及消除体内自由基等。综合有关文献,首次将国内外主要红色汁胞柑橘品种依宽皮柑橘、甜橙、柚、葡萄柚及杂柑等分类进行综述,分析可能的呈色色素,阐明导致红色性状产生的两类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7.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inflammatory mucosa of lacrimal sa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the mocusa from 12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nd 8 volunteer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VEGF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ocusa were: basal lamina: 44.3%±7.6%; surface epithelium: 16.9%±4.6%; connective tissue: 15.2%±4.9%, all normal mocusa of 8 cases were negati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ach part of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mocusa of lacrimal sac. CONCLUSION: VEGF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yperplasia of inflammatory mucosa of lacrimal sac.  相似文献   
8.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2942-2953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utrition,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insect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insects with 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the habitats of cicada nymphs and adults are totally differen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nymphs and adults within any cicada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gut of nymphs and adults of both genders of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was studied using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Few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s among gut microbiota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M. mongolica typically harbors a limited and consistent suite of bacterial species. Bacteria in the genera Pseudomonas and Enterobacter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gut microflora of M. mongolica at all life stages. Bacteria of Pantoea, Streptococcus, and Uruburuella were also widespread in the cicada samples but at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similarity of the PCR-DGGE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this cicada species harbor a characteristic bacterial community which is independent from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genders. Related endosymbionts that could be harbored in bacteromes of cicada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gut sample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icad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ndosymbionts in the cicada cavity, or due to some of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PCR-DGGE community profiling. It is worthwhile to further address if related cicada endosymbiont clades distribute in the alimentary canals and other internal organs through diagnostic PCR using group-specific primer sets.  相似文献   
10.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培养条件的多样性分离培养出了更多的肠道细菌类别,这对促进肠道菌群在菌株水平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培养组学发展、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望,为后续猪肠道菌群菌株的功能和影响表型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