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鄂西南民族地区养殖业、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资料和收集的数据,分析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养殖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意义、基础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障碍。结果表明,鄂西南民族地区具备开展养殖旅游的基础条件,但在发展观念、目标、层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因此,文章从发展观念转变、发展规划制定、发展层次提升、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养殖业、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是一笔独特的文化财富。本文通过对景颇族传统图案的产生、类型和象征分析,对部分典型图案的图示和阐述,探讨了景颇族民族传统图案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发展前景,为设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园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江夏区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苗木是颇具前途的朝阳产业,武汉市江夏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分析这一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对武汉地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茈文 《茶叶》2020,(1):57-60
本文从生态视角探析畲族茶文化。首先,追溯畲族茶文化的渊源;其次,分析畲族茶文化的生存形态,详细论述畲民日常生活中的茶俗茶礼,分析茶歌茶舞中的生态表达,以凤凰茶艺为例展示独特的文化内涵;最后,为畲族茶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考察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石柱县进行实地调查,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结果】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强烈,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是否拥有专业技能、小孩能否在父母打工地入学、土地是否容易转租、兼业信息渠道和致富意愿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农户兼业意愿。【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户兼业信息网络体系等,以推动民族地区农户兼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雄  张庆红 《北方园艺》2019,(9):176-183
构建了包含思想观念、普通话水平等内容的农户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基于2017年微观调查数据,利用A-F方法测度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状况,并进一步从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和县域特征方面系统地探究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贫困多元化特征显著,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从维度分解看,思想观念、普通话水平和收入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最大。对农户家庭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户生产生活自然条件、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可达性、通村公路建设和增加县公共财政投入可以显著降低农户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彝族祭祀性体育的功能主要在于娱神、娱鬼、自娱及娱人,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竞技性体育、娱乐游戏、体育舞蹈三类。这些活动源于其先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古代战争与军事活动,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则是其最初的源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其祭祀的成分和功能正在弱化,体育的内涵逐渐与现代体育的竞技和健身内容对接,演变成民族体育、民族文化甚至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却又坚硬地存续下来,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尤其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彝族祭祀性体育,其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changes in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f veterinary students over a 10 year period in an effort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mmunity.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first-year veterinary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in 1985 and 1986 (152 students), and 1995 and 1996 (154), and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
Results The gender ratio of first-year veterinary students was 50:50 (male:female) in 1985 and 1986 but 10 years later it had changed to 38:62. In 1985 and 1986 77% had come directly from school, with 43% of the total coming from government schools, 17% from Catholic schools and 34% from other private (Independent) schools. A decade later the percentage coming directly from school had decreased to 40%, that from Independent schools increased to 45% and that from cities increased from 53% to 64%.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f parents varied widely though a high percentage had university degrees; mothers had received less formal education than fathers, and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of both parents were higher at the beginning than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More than half (57% initially; 67% 10 years later) the fathers were in professional or managerial occupations, and a similar number (50% initially; 48% 10 years later) of mothers were teachers, nurses or clerks. The number of males from country areas decreased from 26 to 16 over this period.
Conclusion These veterinary students differed from the community generally in that progressively more were female, more were from Independent schools, their parents had more formal education and more of their parents were in professional, managerial or clerical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项重要技能,是实现终身教育所必备。文中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探讨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言语交流的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语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进一步了解使其产生交流障碍的言语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找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汉语言语的难点、排斥情况和言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更大、更先进的言语环境的适应性,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