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角度讨论"文化转向"后翻译学研究方向的迷失,力图厘清以下问题:何为翻泽科学研究本体、何为翻译本质属性、怎样正确认识翻译科学研究、以及何为科学的翻译.同时提出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被蒙在"文化面纱"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邱亿成 《湖南农机》2008,(3):145-147
早期人类的证据制度便以神明裁判为特征,神明裁判各种方式可以划分成三类:神判法、神誓法和占卜法。神明裁判的起源和演变的历史表明古代人们在诉讼活动中对事实真相的强烈渴望。人类最初进入诉讼阶段,并不代表其认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多大的飞跃,古代的诉讼仍然要求助于神力。这是神明裁判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人们的求真欲望和认识能力之间的矛盾,使得它能够在人类诉讼史上成为最初的证明方式。神明裁判是以独断论作为其认识论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符合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3.
The praxis of an Indigenous Fijian researcher who is both an insider/outsider offers some valuable lessons for ethnographic wo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cultural discernment’ as a concept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culturally ethical within the research setting. An insider will always require a sense of cultural discernment, recognising that actions taken have implications that are critical and remain with the researcher for life. The paper contextualis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scernment in relation to Fijian epistemology. Although there are risks within any research project with regard to ethics processes and the conduct of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how Western paradigms associated with ‘expert knowledge’ and the ‘lay knowledges’ of an Indigenous population group produce competing understandings about ethical practice. The paper draws on a doctoral research project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ceptualisation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conducted in Fiji and New Zeal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step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ensured those actions were culturally appropriate and ethically sound from an Indigenous Fijian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4.
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信念就是主体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一理论或学说确信不疑,并能促使主体以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对某种价值或价值目标确认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和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适应就业市场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园林与旅游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学中的时间环节放在第一位,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并建立了从"感性-理性"、结合"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符合认识论的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毕业生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为毕业生真正胜任旅游与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而铺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作物播种量、近代森林密度和现代植物种群密度理论的研究思想、取得成果以及对有关成果评价的分析,指出了正确的研究思想、思维方法是取得成果的基础,阐明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特别是过程论在植物种群密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有效管理或曰善治,以激发被管理者的良情善意,并促成被管理者走向自我管理,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主体性的科学消融,把“小我”消融在“大我”中,以达到“忘我”和“无我”状态。实现主体性的科学消融,以公共管理哲学为视域,有三个路径:从本体论看,其逻辑起点是做到“我”的主体澄明;从认识论看,其关键举措是大力发展“审丑”思维,以此破除“我”的逆向固化;从价值论看,其根本要求是找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主义信仰,把“小我”消融在“大我”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问题起源于西方美学,是人们长期探索美学和文艺创作领域基本规律的结果。在同一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存在,且相互切换和互译,强调形象思维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等于要削弱逻辑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葛梯尔问题出现以后,知识的确证问题成为当代西方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作为知识论的代表人物,齐硕姆认为确证的性质是规范的、评价的、义务论的;确证的对象是信念,目标是真。关于知识确证的结构,齐硕姆构造了一个由“自身显现”性质的命题和先天命题作为直接明证的基础、九条规则作为间接明证依据的系统,最后给出了确证了的知识的定义。笔者认为齐硕姆在建立确证的结构时运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处理细节问题时运用了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为哲学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