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在理论、方法与应用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应用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基于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研究现状,结合岩土工程学、恢复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原理,本文从工程原理与实践两方面提出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促进该技术途径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日渐成为农业研究的热点。为此,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发展,并根据我国多年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阐明了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的技术路线和原则;从生态工程设计和支持手段、综合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3.
生态草坪与草坪生态工程--我国草坪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就所历、所见、所闻,讨论了普及建植草坪15年来的成败和改进途径。探讨了生态草坪的定义和可能性,以及我国草坪生态工程应特别关注的7个题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程手段的实施及原理。通过对当地常见作物3种胁迫的敏感时期分析,结合农田生态工程原理,在河北省南大港管理区的荒地进行了农田生态工程改良盐碱地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棉花、玉米的产量可分别达到2.23~3.98 t·hm-2和4.6~6.7 t·hm-2,接近当地耕地的平均水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可达9.6~10.8 t·hm-2,小麦-谷子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达到9.1~11.9 t·hm-2。农田生态工程显著地增加了作物的种植适宜性,使多种轮作制度成为可能。但是单项的生态工程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咸水结冰灌溉会增加土壤盐分,暗管工程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因此农田生态工程应系统化和体系化。多种技术手段互补,最终实现调整盐碱地土壤水分、盐分季节性分配,使作物避开盐分、水分胁迫敏感期,使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季节变化耦合,完成作物生命周期并形成产量,最后在周年内达到土壤积盐与排盐平衡。暗管工程必将取代明沟作为盐碱地区排水的基础,也是各项生态工程的基础。而农田生态工程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未来改良盐碱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应用木屑和复合肥改良生态恢复基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应用于高陡石质边坡的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核心--人工客土基质的改进研究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对通过木屑和复合肥进行综合改良后人工基质的侵蚀性及其养分流失特性进行探讨,根据17次动态取样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的人工基质土壤流失量在植物发芽0~55 d之间.几乎各植物生长期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随植物继续生长,泥土流失量的变化不再显著(p>0.05).相对于泥土流失量来说,速效养分在土壤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时间要提前于泥土损失保持相对稳定的时间,且复合肥的施加浓度越低,其变化越明显.同时,氮流失总量总体上是磷的2倍以上,且其中硝态氮损失速率整体上均高于氨态氮.  相似文献   
6.
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养分循环状况决定了系统的稳定发展.该文以狗芽根为建植植物,利用模拟边坡的观测试验,对岩石边坡基质 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质中养分贮量平均占整个系统的98%以上,是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藏库,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PCaMg,生物亚系统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CaMgP;坡面植被建植2年左右,植被死体的生物量积累可达动态平衡,是系统养分循环得以实现的基础;系统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遵循KNCaMgP的顺序,坡面植被对基质养分的吸收以N、Ca、Mg的利用率较高,且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量均大于年存留量,坡面植被具有养分高速循环利用特征;由于基质良好的稳定特性及植被层的覆盖作用,系统的养分年输入量大于年输出量(径流输出),说明其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状态,基质(不包括枯落物及死根)的养分年输入量(K除外)也大于年输出量,K元素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年亏损额不大,要维持坡面植被的稳定持续发展,不需要外源补给,表明经人工合理配置后,养分不是工程后期管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孔旭晖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79-383
摘要:本文阐述了香根草系统及广东香根草产业化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香根草在广东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研究、示范推广实例阐述了香根草在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建设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经过20余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形成了一系列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文中总结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建设思路、开发平台、系统结构与功能, 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特别是生态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建设现代化农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一系列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和西方精确农业发展的状况,比较了农业生态工程和精确农业的异同,指出了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和发展方向,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和精确农业研究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可以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宣云  王川  施六林  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0+1796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水稻机械化进程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农机、农机和农艺配套及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因此,提出完善耕地权属体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完善农机工艺、提升农机服务化水平等相应措施。最后,在"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加快水稻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