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温度与光照长度对柑橘凤蝶越冬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不受季节的限制,能为大型花展或相关博览会届时提供柑橘成虫,以提高观赏效果和整体效应,特进行了不同温度与光照长度对柑橘凤蝶越冬蛹羽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凤蝶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676℃,有效积温为197.5715日度,在22℃温度条件下,10h光照比13h光照处理晚羽化3d,柑橘凤蝶的雌雄性比为1:2.25,越冬蛹死亡率为35%。  相似文献   
2.
[目的]沙棘绕实蝇严重危害沙棘果实,使沙棘种植地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研究其生物学习性,可以为有效监测和控制沙棘绕实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沙棘绕实蝇的羽化、交尾、产卵、化蛹等生物学习性和野外发生动态。[结果]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从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见到,发生量受天气影响较大;成虫主要集中在6:00—10:00羽化,羽化量占当日羽化量的81.3%,羽化高峰出现在8:00—9:00;化蛹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0:00—6:00,尤其是3:00—6:00钻出果实化蛹的幼虫数量较多,与其它时间段有明显差异;交尾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光照比较强的时间段,一天当中有两次交尾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6:00—17:00,交尾平均持续时长为239±11.86 min;沙棘绕实蝇产卵期沙棘果长径6.65±0.28 mm,宽径5.47±0.40 mm,一果只产一卵。[结论]沙棘绕实蝇在内蒙古磴口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钻蛀果实,蛹隐藏在地下,成虫期较短,防治工作应集中在成虫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低温贮藏对螟黄赤眼蜂羽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螟黄赤眼蜂的羽化率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以米蛾卵作为中间寄主时贮藏60 d内或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时贮藏35 d内,赤眼蜂羽化率下降幅度较小,超过60 d(米蛾卵)或35 d(柞蚕卵)螟黄赤眼蜂羽化率的迅速下降,表明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是影响螟黄赤眼蜂羽化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以常见害虫粘虫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超声波处理成虫,观察处理后期粘虫发育阶段的死亡率和羽化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剂量的增大,粘虫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羽化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超声波作用生物效应显著,当作用时间为140 s时,成虫死亡率急剧升高,高于50%,当作用时间超过180 s时,几乎没有羽化的粘虫。  相似文献   
5.
枣镰翅小卷蛾性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北清涧县张家畔枣林内,进行枣镰翅小卷蛾性诱试验。发现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是一理想的测报手段。试验得出诱捕器布设间距以25m 为宜,悬挂高度不应低于2m,诱捕器口径以20cm 较好。第二代卵孵化盛期为8月8日至15日,此时也是进行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防治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不同温、湿度梯度下,新疆南北疆2个代表性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响应。【结果】越冬代玉米螟幼虫随着环境温(相对湿度)的增高(增大)化蛹、羽化进度随之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较其他环境,28℃和75%RH,南疆种群、北疆种群玉米螟化蛹历期最短依次为(15.24%±3.02%)、(14.11%±2.64%)和(21.45%±2.54%)、(18.27%±1.96%),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0.12%、96.33%)和(76.22%±5.45%)、(74.12%±6.01%),(68.13%±3.77%)、(64.39%±4.72%)。【结论】温度、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螟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新疆南疆种群、北疆种群越冬代老熟幼虫随着温度、相对湿度的升高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发生期呈“前移”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对枸杞红瘿蚊羽化出土规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红瘿蚊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田间覆膜防控瘿蚊时,应尽量延长覆膜时间至30d以上,确保绝大多数瘿蚊被覆盖封杀;秋季9月中下旬覆膜,一般仅在红瘿蚊当年发生为害严重时采用,成本高于春季覆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家蚕雌蛾交配时间早迟与产卵的关系,对家蚕雌蛾羽化后1~5h交配对产卵速度、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蛾羽化后4~5h交配的雌蛾产卵速度快、产卵量最多、不良卵最少。  相似文献   
9.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结果显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卵孵化都集中在产卵后的第7~11天,平均发育历期9.34d,平均孵化率89.14%:若虫羽化集中在孵化后的第8~14天,平均发育历期10.23 d,平均羽化率66.90%;成虫寿命在30~65 d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22℃,相对度60%~70%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羽化、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蜂蛹从开始羽化到羽化结束历经4d,羽化高峰期出现在羽化的第3d,羽化数量为25头,占全部羽化数量的58.82%;第3d中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3:00,羽化数量为16.5头,占全天羽化数量的66.00%。半闭弯尾姬蜂交配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交配阶段、结束阶段;交配后开始产卵,产卵过程大致分为寄主寻找和确定、穿刺和产卵、产卵结束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