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39篇
  64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探索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麦类作物穗部器官等植物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潜力挖掘逐渐得到关注。本研究在成都平原秋播美达、贝勒、莫尼卡、摄政王、泰克和甜燕60等6个品种燕麦,设置遮穗、去颖2个试验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品种间穗部特征、穗部光合贡献率、颖片光合贡献率和茎光合物质转移率等差异。结果表明,燕麦穗部器官光合贡献率为28.56%~49.05%,其中甜燕60最高;6个品种燕麦的颖片光合贡献率为11.03%~36.88%,茎光合物质转移率为6.65%~35.81%。燕麦穗部器官对籽实增重表现了较高的光合贡献,当燕麦穗部器官光合受到限制时,燕麦单粒种子重和单穗种子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影响双粒小穗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养猪户也变得越来越多,不仅能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也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养殖户在养猪中通常会因很多因素致使猪群感染疾病,倘若不能及时处理,势必会对自身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加大疫病的扩散。该文主要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新理念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罗远明 《猪业科学》2021,38(9):52-54
智慧养猪已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核心主要聚焦于智能环控、智能饲喂和对猪群的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大数据采集是实现智能化的前提,因此,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猪只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养猪的基础。通过正确的猪只个体识别技术的选型,在不同生命周期给猪只选配合适的电子耳标,给猪只建立精准的身份证明。在不同阶段的数据采集场景中,通过识别电子耳标产生真实数据的关联,准确掌握每一头猪从出生到屠宰再到消费市场终端之间的信息,从而确保了动物健康养殖、疫病控制和食品安全,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养猪。  相似文献   
4.
鸡尿酸盐沉积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机能障碍的总称。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肾尿酸盐沉积,肿胀、充血、出血。轻者使雏鸡生长受阻、成鸡生长性能降低,重者导致大量死亡。尿酸盐沉积为一种慢性疾病。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高钙日粮或高钙低磷日粮、维生素缺乏、药物慢性中毒、某些传染病及其它若干因素都可引发本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治愈率较低,治疗操作不便等因素,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项实验以柴胡方剂为主要药物,以清热、通便、理气为治疗原则。试验药物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经济实惠的优点。通过人工复制病例和鸡场自然病例的试验,表明试验药物对该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果穗参数的图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在玉米育种和品质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玉米的果穗长度、果穗宽度、穗行数、穗粒数等参数进行测量。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果穗参数图像测量方法。使用PC摄像头连续采集旋转台上的玉米果穗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获得玉米穗的图像区域,进而得到玉米果穗的穗长和穗宽参数;通过对玉米果穗局部区域的x方向和y方向累计像素值曲线进行分析,提取出玉米穗行,获得每一穗行的穗粒数和穗行宽度;通过图像匹配,获得玉米果穗的穗行数。试验表明,使用该研究方法对玉米果穗的长度、宽度和穗行数的参数测量准确率可达98%以上,对穗行宽及总穗粒数测量准确率达95%以上,整穗的平均检测时间约102 s/穗。该研究实现了玉米果穗参数快速有效的自动检测,相对于目前采用的人工检测,大大提供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可应用于玉米千粒质量检测、产量预测、育种和品质分析等场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行距固定,难以实现按需调整以适应各类行距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该机构主要由梳齿滚筒、梳齿杆、梳齿杆安装座及传动轴等组成。相邻两梳齿杆的间隙小于玉米果穗大端的直径且大于玉米茎秆的直径,利用冲力将玉米果穗强制摘下。初步试验表明,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能够可靠地完成玉米摘穗作业。在玉米籽粒含水率为35.5%,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转速为110~170 r/min时,工作状况较好,籽粒破碎率的范围为0.14%~0.48%,落地籽粒损失率范围为0.03%~0.1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10 r/min,梳齿杆圆弧半径为240 mm,梳齿传动轴位于果穗大端下方100 mm时工作情况较好,籽粒破碎率为0.09%,落地籽粒损失率为0.04%,果穗损失率为1.96%。  相似文献   
8.
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品种资源,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与品种资源、播期、种植密度的关系,分析棘孢木霉菌颗粒剂(TCF)和XDS种衣剂(40%毒死蜱乳油、20%辛硫磷和10%井岗霉素混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中有6个抗病自交系,延迟播种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严重,播种密度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人工接种条件下,TCF颗粒剂穴施、XDS种衣剂拌种2个处理表现为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降低,TCF颗粒剂穴施处理的防效最高,为48.69%。  相似文献   
9.
Functional stay‐green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desirable trait of varieties in major crops including maize. In this study, we used an F3: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with 165 lines from a cross between a stay‐green inbred line (Zheng58) and a model inbred line (B73) using 211 polymorphic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to ma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three stay‐green‐associated parameters,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stem II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and stay‐green area, at maturity stage, detected a total of 23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on nine chromosomes. Single QTL explained 3.7–13.5%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Additionally, we validated some important stay‐green QTL using a heterogeneous inbred family approach and found that the stay‐green‐associated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lant yield. This study may contribute to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behind leaf stay‐green in maize and a novel development of elite maize varieties with delayed leaf senescence throug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