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林业   727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611篇
  710篇
综合类   2489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多变热力过程为基础建立了有摩擦管路的计算公式,并对计算方法和有关问题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治疗图书馆顽症:流程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流程重组理论引入图书馆管理,分析了图书馆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同时具体阐述了图书馆流程重组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特种脱水蔬菜的生产状况和趋势,特种脱水蔬菜的加工技术,特种脱水蔬菜生产成果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蜡梅花是重要的天然花香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采摘后蜡梅花摊放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离体蜡梅花在摊放过程中开放状态变化不明显,花枝经清水培养,花苞到全开状态历经32h左右。全开状态蜡梅花的挥发性物质种类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摊放12h最多,此时出现了酮类、醛类和酚类;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摊放20 h后降低。主要挥发性物质乙酸苄酯在摊放12 h达峰值,较0 h增加35.04%;4–乙基苄醇和α–罗勒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α–罗勒烯在摊放4 h后急剧增加,20 h达最大值;芳樟醇、别罗勒烯和2,6–二甲基–2,4,6–辛三烯在摊放24 h内呈降低趋势,分别较0 h下降了18.32%、78.92%和41.19%。结合感官审评与GC–MS分析结果可知,全开状态的蜡梅花采摘后离体摊放20 h内能较好地保持花香的鲜灵度和浓郁度,且在12~20 h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丰富,具花果香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蜡梅花作为天然花香原料的更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分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分配到各类图书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现有馆藏是否合理,为今后的资金分配走向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光活化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对光活化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应用前景及其与新农药创 制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Newly emerging or re‐emerging diseases are a constant and significant threa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 prompt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ative agents is required for rapid and appropriate disease management. Classical methods of pathogen detec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supplemented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whereby sequence analysis can help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or emerging diseases. In 2007, hop growers in Slovenia reported the appearance of severely stunted hop plants, a phenomenon that spread rapidly within hop gardens and among farms. Classical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unable to detect a new pathogen; therefore, single step high‐throughput parallel sequencing of total RNA and small RNAs from plants with and without symptom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a novel pathogen. The sequences were assembled de novo and also mapped to reference genomes, resulting in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sequence of Citrus bark cracking viroid (CBCVd) in the stunted hop plants.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this novel pathogen on hop was confirmed by RT‐PCR analysis of 59 plants with symptoms from 15 hop gardens, representing the main outbreak locations identified by systematic disease monitoring, and small RNA Illumina sequencing of the bulked RNA sample. The high infectivity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CBCVd was also confirmed by biolistic inoculation of two hop cultivars, which developed aggressive symptoms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deep sequenc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usative agents of new diseases in hop and other plants.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明确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及机理,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稻瘟病菌常用致病菌株GUY11和ZB25,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过量表达菌株,并通过荧光显微观察菌株侵染寄主水稻过程中侵染结构的形成与发育,包括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染钉形成、侵染菌丝增殖、坏死斑形成及产孢。另外,通过比较过量表达菌株对稻瘟病高抗水稻和易感水稻的侵染过程,发现侵染过程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侵染钉的穿透和侵染菌丝的定殖。本研究为分析稻瘟病菌对寄主水稻的定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依据《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建立了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操作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专家咨询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本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操作技能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评价系统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