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麦收期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分析产品和卫星雷达资料,对新乡市2016年麦收期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4日的强对流是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6月5日的强对流是地面冷空气触发的;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结构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有利条件;三体散射和悬垂结构预示有冰雹和雷雨大风;中尺度辐合线、辐合区、逆风区的出现和维持是产生局地强降水的一个比较有用的预报依据;维持较大的垂直液态含水量可产生比较大的降水。由此提炼出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指标,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对流干燥内部传质模型、传热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传热与传质之间的相互藕合关系。用VB编程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设计开发模拟软件。以切片土豆为例进行传质模拟计算,并与土豆片干燥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接近,二者的最大相对偏差小于9.1%。模拟结果显示土豆对流干燥中内部水分由内往外迁移,以及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表低内高水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参数耦合的蓄冷温控箱冷板对流换热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蓄冷温控箱利用低温相变材料储存冷量,通过缓慢释放调节并保持箱内温度,目前仍存在冷量释放速率无法控制、剩余冷量预测难等问题,而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直接影响冷量的释放速率。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了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测量试验平台,研究不同环境及蓄冷板参数对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探究了蓄冷区进口空气流速、进口空气温度、蓄冷板传热面积以及蓄冷板间距对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二阶预测模型,获得影响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大小较显著的因素及较优的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进口空气温度和蓄冷板传热面积的交互效应最大;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预测模型,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进口空气流速4 m/s,进口空气温度25 ℃,蓄冷板传热面积0.455 m2,蓄冷板间距0.04 m,R2值为0.927 4,变异系数CV为5.78%。回归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大误差为3.58%,平均相对误差为2.69%,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试验结果为蓄冷温控箱冷量释放速率精准调控及剩余冷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The transfer of heat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through water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of ponded water in a paddy soil. The heat from solar radiation is absorbed at the soil surface and transferred into the ponded water by convection.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dynamics of DO, as well as the role of convection in water in DO transfer in the ponded water of a paddy field. DO concentration in the ponded water of a paddy field was measured in situ in the daytime and during the night.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lab-scale model experiments. The DO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he ponded water of a lab-scale paddy field mode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convective and non-convective conditions using solar radiation and infrared radiation, respectively. Under the ponded condition, solar radiation was absorbed at the soil surface whereas infrared radiation was absorbed at the water surface and thereby convective and non-convective conditions were generated, respectively.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 DO concentr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solar radiation. Oxygen generation by micro-algae and its subsequent circulation by convection resulted in uniform DO concentration profiles, with super-saturated values in the ponded water in the daytime. Eventually oxygen wa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by deaeration until DO in water was depleted to the saturated level. During the night the oxygen 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into the water surface by reaeration which depends on the oxygen deficit related to saturation. The oxygen deficit is caused by the respiration of microorganisms. The oxygen, that 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to the water surfac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soil surface by convection in the water layer. Thus conv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O transfer in the ponded water of a paddy field. The DO dynamics is correlated with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ponded paddy soil.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心差分格式选用粗网格离散土壤水盐运移方程中的对流项时,数值解容易发生数值振荡.采用一种三阶精度的离散格式———QUICK格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数值振荡这一“伪物理”现象.引用几个数值模型,通过与解析解的比较说明了QUICK格式对提高模拟结果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作用,为分析一维土壤水分垂直运动问题离散格式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省雷电资料配合多普勒雷达多种产品(如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等)回波图像及自动站、Micaps资料,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8月26日青岛地区的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闪电活动与雷达强度回波及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发生频数较雷达回波强度在时间序列上有一定的超前性;在雷达回波发展的不同阶段,闪电发生的位置与雷达强回波位置大多相同,有时偏离;降水回波辐合区,闪电活动相对频繁,这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预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