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5篇
  2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In this paper, a necessary optimality condition of problems with equality constraints is investigated by the implicit function theorem in n-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 new approach solving these problems is obtained.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of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equations is less than the classic Lagrangian multiplier method.  相似文献   
2.
Forestry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ial era (since ~1900) have altered the natural disturbance regimes and greatly impacted the world’s forests. We quantified twentieth century logging patterns and regional scale consequences in three sub-boreal forest landscapes of Eastern Canada (117,000, 49,400 and 92,300 ha), comparing forestry maps depicting age and forest cover types for early industrial (1930) and present-day (2000) conditions. Results were similar for the three landscapes, indicating large-scale forest chang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1930, previous logging activities had been concentrated in the lowlands and along the main hydrographical network, as compared to a more even distribution over the landscapes in 2000, reflecting a decreasing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forest harvesting. In 1930, old-aged forests (>100 year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5% of the unlogged areas of the three landscapes, as compared to less than 15% for the present-day conditions. Logging practices have thus inverted the st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scapes that are currently dominated by young and regenerating stands. The 1930 forest cover types showed a clear relationship with elevation, with conifers located in the lowlands and mixed and deciduous stands restricted to the upper slopes. Between 1930 and 2000, 58–64% of the conifer areas transformed to mixed and deciduous forests, such that no clear altitudinal relationships remained in 2000. We conclude that twentieth century logging practices have strongly altered the preindustrial vegetation patterns in our study area, to the point that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store conifer dominance, altitudinal gradients, as well as the irregular structure inspired from old forest stands.  相似文献   
3.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对于区域土壤利用和改良、指导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通过水稻遥感解译测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分析该区域低肥力质量区域主要障碍因素,并进行障碍因子区划。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指标包括: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钾(TK)、交换性钙(Ex.Ca)、容重、粉黏比;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与水稻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73(p0.01),以当地水稻平均产量7.215 t hm~(-2)确定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阈值为0.65。分析得出,该地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包括有机质含量低和容重较大反映的低熟化度障碍、中量元素缺乏反映的酸化障碍、全钾含量低和高粉黏比反映的结构障碍等。根据障碍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障碍区:东南部丘陵区主要障碍因子为酸化和土壤结构障碍;中西部低岗平原主要为土壤酸化障碍;北部滨湖区主要障碍为水稻土熟化程度低。通过对不同区域施行针对性改良措施有益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定权的模糊可信性约束二次规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最大化黑河中游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模糊定权的方法将多目标效益转化为作物的综合效益权重,并将该权重应用于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中,对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的作物(小麦和玉米)进行水量优化配置.该模型为模糊可信性约束二次规划模型,模糊可信性约束中采用三角模糊数,可信性置信水平分别取0.5,0.6,0.7,0.8,0.9和1.0.以2011年的水量优化为例,优化后较优化前作物的配水量减少了3 701.25万m3,产量增加了1 291.28万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提升了0.28亿元和0.18万人.另外,规划年2020年作物水量配置较现状年(2011年)的小麦和玉米的配水量分别减少了4.98%~5.24%和11.01%~12.07%,缺水情况得到改善.不同条件下的配水结果能够给决策者提供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以容积换热系数为目标函数,工质流率U0、喷头喷孔直径di、导热油液位高度Z为决策变量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性能优化模型,同时进一步将液滴群行为与传热协同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引入优化模型中,重点分析该约束条件对优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运用遗传算法对原模型和补充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原模型优化后的容积换热系数达到了初始值的6.7倍;而补充模型最优值的迭代次数比原模型减小了约55%,同时最优值比原模型提高了0.3%。所以该约束条件不仅提高了迭代速率,还提高了寻求全局最优值的概率,使得最优解更逼近全局最优值。  相似文献   
6.
小型农业作业机作为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变异设计是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途径。针对通过产品的局部变型来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可能会导致约束冲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板的约束关系重构实现产品变异的设计方法。在已有模板的基础上,利用超图表示模板的对象属性及其约束关系,通过模板对象重组和约束规则重构,形成新的规则数据库,在新模板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结构的配置。该设计方法在小型农业作业机的变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与屋盖板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某6 层宿舍楼顶层外墙由于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为例,对墙体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预防墙体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落后、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人造板供应链上下游发展不匹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文中结合人造板产业实际,界定了由人造板制造商和人造板加工商组成的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系统,进而在增值税即征即退和环境税政策背景下,分别构建考虑产能与工艺约束以及突破工艺约束的人造板绿色供应链收益分享契约协调模型,运用经验数据进行对比数值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钱枫林  曹灿  浦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35-19536,19539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少,服务效率低,导致农村大量资金透过现有的商业金融组织流向了城市,不利于农村的再生产,也使农村资金极度缺乏,农民贷款困难,高利贷等活动盛行。针对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帕加诺模型(Pagano),对1983到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趋势、农村生产总值、农村金融规模及农村金融效率3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产出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农村金融效率则与农村经济增长负相关。我国农村发展还处在以金融规模量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但是在金融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率却在逐年下降。农村金融效率低制约了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行。对此,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出了2种解决思路,并借鉴日韩经验,指出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应进行"组织创新",将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形成农村合作组织,降低交易成本,外生性转变为内生性的金融支持。让农村金融市场更加市场化,将使农村金融效率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0.
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时空可变性的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各种天体运动的联系情景不同,给人的感觉和对人的作用不会相同。空间的可变性存在于对物体运动的视觉感应;时间的可变性存在于摆脱地球绕日旋转对人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