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于道德实践,成就完美人格。果能如此,六经便成为自己的注脚。陆九渊无一部经学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相似文献   
2.
在新兴的消费主义文化写作模式中,文学创作出现了"戏拟经典"躯体写作"两大写作特征,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遭戏拟、拼帖或改写,呈现出肉体化、欲望化的写作特征。分析这一文学现象的内外部原因,有利于审视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转型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牟润孙博通经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可惜学界重其史学而略其经学。他不仅对《论语》、《大学》、《公羊传》等经书的文句与义意有独到的解说,也对汉魏以来的经学变迁作了别致的探讨,各种具体研究成果引人瞩目,但最值得指出的是,他根据经史同源的原理,作出“经学皆史学”的论断,再反思两汉以来经史分合的利弊得失,提出“经史合一的史学”说,堪称晚年定论。牟润孙在其学术臻于精熟之际,针对现代中国经学消亡、史学西化,力矫时弊,从经学史的苦心探求中,彰明中国古代经史合一的优良传统,期望恢复“经史合一的史学”,融经学入史学,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保存在《师伏堂经学杂记》中的一组经学文稿,是近代经学大师皮锡瑞晚年讲授"经学家法"课程时所编讲义原稿。这部《经学家法讲义》手稿对先秦至魏晋的经学变迁与得失作了简明扼要的疏理和评述,描绘出魏晋以前经学历史的基本轮廓,其中的新见卓识,更显示出这部隐秘至今的经学遗稿的学术价值。皮锡瑞还在稿中自道其"郑学"研究,有助于今人全面体认他融通今、古文经学的学术品性,确证他决非专治今文家言的经师。  相似文献   
5.
6.
唐代通常被认为是经学不振的朝代,却不知唐是科举策经的时代,科考要考策问,而策问的内容就是经义和时务。考诸权德舆、韩愈、柳宗元、吕温、刘禹锡、皇甫、李翱、欧阳詹诸家文集,可以勾勒出唐代中叶配合科举考试缺席和太学教学体制形成的一种“文儒”形态。唐朝中叶的文人说经,具有以下倾向与特点:重义理、尊六经、言圣道、辟异端、辨疑伪、说性命、申礼学。唐代经学是经学史上的一抹异彩。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创建书香校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文化阵地的功效,通过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书香型校园。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规范的道德体系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调和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家与国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显示出对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积淀文化底蕴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启迪,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解决道德困惑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引导,提振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国学经典的传承。按照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挖掘国学经典宝藏,引导青年大学生探寻文化之根,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学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国学文化教育渠道,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试析现代阅读新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浅阅读的流行趋势.对此,文章详细论述了浅阅读的危害性,提出图书馆可以从阅读经典名著、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个性化阅读等几方面对读者加以引导,使其从"浅阅读"的氛围中逐渐走出来,回归书本,回归经典.  相似文献   
10.
“六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最早源头,也是华夏民族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虽然历史上也曾有外来文化汇入中国文化的情况,但这个最初之“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本文之所以采用“传统之源”的题目,意在澄清中国文化之“源”乃是“六经”,诸子百家只是其“流”。我们可以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这样两个阶段:“先秦的元典时代”和“汉以后的经学时代”。这个“元典”既包括“六经”的“元典”,也包括继起的诸子学“元典”。而“六经”又是诸子学之“源”。胡适等人所谓“截断众流”的中国哲学史写作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