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椰心叶甲的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田间扩散距离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软皮尺实地丈量,使用OP3000水准仪测量和使用地球定位仪———Gps72测定椰心叶甲的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田间释放后的扩散距离及向上扩散的高度。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田间有一定的向周边扩散能力,在田间释放后20d,啮小蜂可向周边扩散10~50m。7个月后,最远可扩散6 km。扩散距离与风向有关,东北风较多情况下,向西南扩散最远距离可达6060 m,向东北方向扩散仅仅890 m。啮小蜂在田间扩散呈椭圆形状向各方向扩散,顺风面扩散距离远、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 ℃和-2 ℃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 ℃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 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 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13±1)℃的条件下,分别对椰心叶甲初蛹、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僵蛹、椰心叶甲啮小蜂雌蜂进行低温贮藏,研究其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寻求其适宜的贮藏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椰心叶甲初蛹的贮藏期11 d为宜;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僵蛹的贮藏期14 d为宜;空贮(不补充营养)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时,贮藏期2 d为宜,补充10%的蜂蜜水条件下,适宜贮藏期可延长到5 d。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连续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结果表明:放蜂45d后,其中3个放蜂点的蛹寄生率分别为72.00%、92.78%和89.44%,椰心叶甲啮小蜂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种群;180d后,各放蜂点的椰心叶甲虫口密度分别由87.4、78.4和133.0头/株(包含成虫、蛹和幼虫)下降到5.6、23.6和3.0头/株,此时椰心叶甲的种群密度不足以对椰树或其他棕榈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说明在城市内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开展对椰心叶甲的饲养及其两种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培育繁殖研究。采用室内饲养培育为主,野外采集补充为辅的方法。饲养培育从原来采用的“两室繁蜂法”改进为现在的“五室繁蜂法”,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日产量分别是原来的3倍和4倍,而且蜂种质量优良、寄生率高,能保证大田释放控制效果。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40%~50%,最高可达100%。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47%。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在室内测试了椰子、大王棕和槟榔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椰心叶甲啮小蜂对这3种植物受害前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3种植物的老叶和心叶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无引诱作用,但当3种植物的心叶在遭受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后及为害后的去虫叶,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受幼虫为害的心叶的挥发物之间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可引诱椰心叶甲啮小蜂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  相似文献   
7.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可以有效地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危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遗传信息,其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椰心叶甲啮小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经De Novo拼接后,共获得...  相似文献   
8.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在椰心叶甲发生区越冬存活。两种寄生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寄生蜂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雌、雄蜂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皆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可在中国椰心叶甲所有发生区释放应用。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及生物防治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粤  钱军 《热带林业》2010,38(2):48-49,10
文章对椰心叶甲在海南省的危害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该虫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及绿僵菌的使用,同时对这些生物天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历期及寄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养虫室内研究温度对从台湾省引进的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发育历期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为(:75 5)%条件下,个体发育完成1代需要17 ̄21d;卵期1.5 ̄2d,幼虫期5 ̄6d;蛹期(含预蛹期)10 ̄12d;成蜂寿命在没有营养补充条件下,雌蜂活2d,雄蜂活1.5d。有10%(v:v)蜜糖水营养补充时雌蜂最长可活21d,最短7d,平均16d,雄蜂能活最长17d,最短5d,平均14d。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285.36 19.32)℃,发育起点温度为(10.32 0.8)℃。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寄生能力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