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笔者用鸭源和鹅源隐孢子虫对13只2日龄小鹅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用鸭源隐孢子虫感染10只小鹅,每只感染1.2×10#+7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3天;用鹅源隐孢子虫感染3只小鹅,每只感染8×10#+6个孢子化卵囊,潜隐期为4天。两组的排卵囊的高峰期均在接种后第7-17天,排卵囊时间长达21天。人工感染后小鹅的严重发病出现在第8-17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张口呼吸、打喷涕、精神不振、饮、食欲锐减。人工感染后第7、10和17天各死亡一只,死亡率为23%。病理剖检可见喉头、气管水肿,渗出物增多,肺充血、发炎,气囊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喉头、气管、法氏囊、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脱落;粘膜涂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在上述部位的上皮细胞表层发现大量虫体。根据动物感染试验及卵囊的形态特征,确认小鹅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 baileyi。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小鹅隐孢子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抗缺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FSC)抗缺氧机制。分别以10%FSC、5%FSC、1%FSC、0.5%CLA(阳性对照)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给小鼠灌胃,连续10d,在常压缺氧条件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并测定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0%时,FSC能显著提高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3.
门源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弓箭捕获法对门源县开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鼢鼠的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5月底,此时的雌雄比例为1:0.64,受胎率为82.2%,平均胎仔数4只左右.建议灭治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底.  相似文献   
4.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郑州、林州两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雏鸡传代扩增纯化后,分别以1×106个卵囊量接种3日龄罗曼公雏鸡,从其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比较了2个分离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主要引起雏鸡呼吸道症状和法氏囊炎病变;接种雏鸡均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排卵囊,林州株和郑州株排卵囊持续期分别为23 d和13 d;排卵囊高峰期均为感染后第8~12天。雏鸡感染2个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后,排卵囊量及排卵囊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植被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高原鼢鼠种群不同发展阶段下植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为时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的多样性、植被的闰我度和地下生物量均表现为随鼠群数量的增另和作用时间的工而增加,群落的平均高度则因低矮植物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在一定条件睛,高原鼢鼠与植被相互作用可在某种状态下取得平衡并保持稳定。在地下生物量的组成上,直根和根茎的总量在地下生物量中所占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在鼠群发展初期,直根所占比重较小,而根茎所占比重较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3个不同种群密度(高、中、低)干扰下高寒草甸样地,分析了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干扰强度和土层间的互作效应。结果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多,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全钾含量和根冠比降低,土壤碳氮比先减后增,总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先增后减;同一干扰强度下,土壤土层深度对其pH值、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干扰强度和土层的互作对全钾、全磷和水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pH值和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可见,高原鼢鼠扰动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并与土层深度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和阿奇霉素4种药物对鸡胚和雏鸡人工感染模型中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作用,筛选有效防治隐孢子虫药物,采用鸡胚培养和人工感染雏鸡模型,分别以各组鸡胚发育状况、鸡胚中卵囊量、雏鸡精神状态、排卵囊规律、体质量变化、发病率、死亡率等为观察指标,考察这4种药物对隐孢子虫的作用。结果显示,使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阿奇霉素组鸡胚中虫体数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5.05%、88.71%、77.42%、68.82%。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可缓解人工感染雏鸡隐孢子虫病临床症状,感染雏鸡发病率降低20%,死亡率降低13.13%,且可使排卵囊强度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以一定剂量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俊伟  张明  马志贵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4-144,152
探究鼢鼠灵、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对青海省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投饵施药法,鼢鼠灵防治效果达82%以上,明显高于0.2%C型肉毒杀鼠剂、0.2%D型肉毒杀鼠剂防治效果(p〈0.05)。鼢鼠灵杀鼠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从北京鸭新鲜粪便中分离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2日龄雏鸡传代纯化卵囊,收集高峰期排出的卵囊。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157,每只剂量分別为4.27×10~7和2.64×10~7个卵囊;另5只不感染作对照组。实验组在接种后第3天,首次在粪便中发现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排卵囊时间长达17天,排卵囊高峰期为接种后第6-14天。在接种后第7天,实验组鸭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发病多见于感染后第10-14天。临床症状为:张口呼吸、伸颈、胸腹部起伏明显、气喘、咳嗽等。第14天以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在楼种后第11天,实验组死亡1只,死亡率为6.7%。剖检发病严重或死亡的雏鸭,可见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上皮水肿,肺腹侧坏死,呈灰白色硬块等;气囊增厚、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用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的淡红色球形虫体;光镜切片染色亦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虫体位于粘膜表面。虫体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上皮细胞肿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