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2篇
  7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ting midges of the genus Culicoides(order Diptera, family Ceratopogonidae) are potential biological vector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ertain arboviruses among humans, livestock, and wild animals. This study collected a total of 405 Culicoides individuals from seven animal farms located in five coun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examined the Culicoide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 major arboviruses carried by the Culicoides species. The collected Culicoid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species with variable abundances: Culicoides arakawae(5.43%, 22/405), Culicoides homotomus(1.23%, 5/405), Culicoides obsoletus(19.75%, 80/405), Culicoides orientalis(17.28%, 70/405), Culicoides oxystoma(29.38%, 119/405), Culicoides peregrinus(5.68%, 23/405), and Culicoides nipponensis(21.23%, 86/405). Among the seven species, C. oxystoma and C. nipponensis were distributed in all the five counties with abundances of 13.33–44.87% and 10.00–46.83%,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se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Culicoides widespread on animal farms in the border areas. PCR was used to detect major arboviruses in the collected Culicoides specimens, including bluetongue virus(BTV),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Dengue virus, Zika virus,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nd 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Among the tested viruses, only BTV serotype 1 was tested positive in C. oxystoma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a buffalo farm. Culicoides oxystom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n animal farms in the sampled areas, but i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ocumented as positive for BTV in China. The current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C. oxystoma could be an important vector for BTV transmission in these border areas, which, however,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further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verall,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profile of Culicoides species on animal farms in the China, Vietnam, and Myanmar border areas, establishes the prevalence of arboviruses carried by these Culicoides species, and suggests the vector potential of C. oxystoma specie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BTV.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调查了上海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针叶林等4种不同绿地类型的16个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群落,共采集到节肢动物3纲11目40科,其中摇蚊科数量最多。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常绿阔叶林(2.09)落叶阔叶林(1.83)混交林(1.78)落叶针叶林(1.76)。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普遍低于天敌亚群落,说明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建议在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防控的过程中,注意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对10种农作物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较大差异。调查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中不同作物构成水平对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农田生态系中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与作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而均匀度与作物构成则无显著相关。在某一作物构成水平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大小的顺序为H′中>H′害>H′天。  相似文献   
4.
森林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森林植物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引黄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郑州引黄灌溉稻区的系统调查发现,1992和1993年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174和182种(类)组成,其季节特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捕食性天敌在数量上构成了控制水稻害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前期较低而后期增加,均匀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狼蛛科和微蛛科的种类,在水稻生长后期一直维持较高的种群水平,对控制飞虱和叶蝉类等同翅目害虫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暖温带季风气候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料以及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取网捕、人工捕捉等对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市草地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进行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03只,隶属于5纲13目46科61种;以昆虫纲的物种数量最多,占整个生境物种数量的70.24%;以物种种类数计算得知,各目包含的种数在整个生境节肢动物总种数中的占比依次为膜翅目11.48%、鳞翅目16.39%、双翅目14.75%、半翅目13.11%、蜘蛛目11.48%、鞘翅目21.31%,其他各目均只有1种物种;按照节肢动物对作物的保护或为害特性划分,调查区域内的节肢动物可划分为捕食性天敌、中性害虫和害虫,其中,中性害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北疆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棉田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邻作西红柿作用相对较弱,生产上应充分利用邻作小麦和玉米的有利作用。2003年滴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0.7250)和均匀度(0.2111)均大于沟灌棉田(0.1924、0.0605),群落更稳定;不同年份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大,说明气候因素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森林群落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内源干扰,从而形成林窗。林窗的形成对推动森林群落的演替更新和生态系统发展至关重要。林窗面积的大小与树木的倒伏方式和林冠冠幅及大小有关。林窗面积及林窗内位置的不同,导致其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林窗内树种更新和物种组成、林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等方面。未来林窗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林窗效应,林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机制,林窗凋落物分解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和养分循环,不同树种的林窗与最适更新面积的关系,林窗的边缘效应,林窗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动态及过程。  相似文献   
9.
2001年5-9月对福建省古田县单季稻田周围杂草地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稻田周围的杂草地生境贮存着丰富的天敌资源,对稻田害虫天敌种群的保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2)杂草地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呈现出在水稻生长前期(拨节期前)降低,在水稻生长后期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构组成及动态规律,为猕猴桃园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周至、眉县2县,选择树龄分别为3,9和14年生的人工栽植猕猴桃园及秦岭山区野生园为调查对象,系统调查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测定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标,并用Matlab7.1平均距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用SPSS16.0进行主分量分析,研究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分属3纲,15目,74科,约有90种。野生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栽植园群落稳定性9年生园>14年生园>3年生园。野生猕猴桃园及3个人工栽植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异均显著。野生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的动态变化较人工栽植园平稳;3个人工栽植园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在7月份出现低谷,优势度在7月份出现高峰。聚类结果表明,9年生园节肢动物群落与14年生园首先聚为一类,再与3年生园聚为一类,最后与野生园聚为一类。随着树龄的增长,主导节肢动物群落的最主要因子由捕食性类群逐渐转变为植食性类群。野生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的高峰出现在6月份,且以天敌亚群落为主;栽植园群落高峰期出现在7月份,且以害虫亚群落为主。【结论】3个人工栽植猕猴桃园内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起伏较大。在5月份14年生园中叶蝉数量较多,7月份各栽植园中的山楂叶螨数量较多,8-9月份9和14年生园中小薪甲发生量较大,应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