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上(下)子格为工具建立广义连续格的诸结构定理,它们奠定这些格的完全链表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给出行列式两种定义的等价性,并且由第二种定义证明了行列式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类二维加权积分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进行研究,参照一维广义高斯积分数值求积方法提出一种具有较高代数精度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误差做分析,同时给出几个简明的结果。这些结果可用到诸如小波分解,图像处理与多分辨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法(SLMD)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生物质组分进行复配优化设计,并在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3组分混合热解特性,建立了由生物质3组分比例直接计算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反应级数较低(1.20),活化能较高(134.50 k J/mol),指前因子较大(3.49×1012s-1),热解较为迅速与剧烈;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的反应级数较高(1.30、1.32),活化能较低(33.51、19.98 k J/mol),指前因子较小(9.43×103、107 s-1),热解较为缓慢;3组分在混合热解中对动力学参数存在交互影响,纤维素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对反应级数的影响较大;动力学参数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单层网壳的稳定性能是该种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动力稳定是单层网壳稳定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单层柱面正交网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利用比例法调整地震作用的峰值加速度,采用B-R准则判定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通过分析对单层柱面正交网壳的动力屈曲前后过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地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较少、而已构建的模型对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和湿地区水流运动又反映不足,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复合区分为地势起伏较大的上游丘陵区和下游地势变化较小的平原湿地区。上游丘陵区降雨采用距离平方倒数法计算降雨空间分布、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建立非饱和区土壤水运动模型、利用达西公式建立饱和区水流运动模型、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法构建汇流数值模型,进而构建了上游区的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采用基于有限元四边形单元构建了水流运动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入口边界采用上游区降雨径流数值输出的流量过程,平原湿地区出口边界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汇流模型计算的水位过程。四边形单元有限元求解水流运动方程实现了上、下游区的无缝连接,模型使用比较方便。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降雨径流和平坦区水流运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良好,说明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多品种(系)试验中简化广义格子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天侠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5,21(3):300-306
根据多品种(系)田间试验的特点,在Patterson等广义格子设计基础上提出简化广义格子设计(简称SGL设计)。SGL设计基于格子设计的正交性原理,对于可用区组容量整除的任何供试品种数、2-4次重复,均可构成不完全区组设计。且构成方法简便,设计效率因子高,具有可解析性,连通性,SGL设计的参数采用修饰极大似然法估计。  相似文献   
8.
Tresca与Mises屈服理论的两种简明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代数法和应力圆面积法对Tresca和Mises屈服理论进行了简明的定量分析比较,其结论与文献[4]、[5]和[6]相同。此方法简单明了,应用到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耗时很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反应网络的物料平衡分析,提出了反应网络的物料平衡一致性校验方程,并用于反应网络的数据校正和推测  相似文献   
10.
Growth and yield model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forestry.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growth of stand basal area have evolved from those developed in the U.S.A. and Germany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Stand basal area modeling has progressed rapidly since the first widely used model was published by the U.S. Forest Service. Over the years, a variety of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uneven/even-aged stands using stand-level approaches. The modeling methodology has not only moved from 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a more ecological process-based approach but also accommodated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1) simultaneous equation methods, 2) difference models, 3)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s, 4) linear/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nd 5) matrix models. Empirical model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reproduce accurately and precisely field observations. In contrast, process models have a shorter history, developed originally a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ools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and process models can be married into hybrid mod-els in which the shortcomings of both component approaches can, to some extent, be overcome. Algebraic difference forms of stand basal area models which consist of stand age, stand density and site quality can fully describe stand growth dynamic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stand basal area models, discusses the basic types of models and their merits and outlines recent progress in modeling growth and dynamics of stand basal area. Future trends involving algebraic difference forms, good fitting variables and model types into stand basal area model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