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等高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高植物篱技术是一种坡耕地上低投入、高收益的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坡耕地采用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能达到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同时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推广应用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实施前期收益不明显,作物产量提高滞后,农户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阻碍了这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因此,要实施该项技术,应筛选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篱品种,科学规划篱笆带间距和种植密度,立足山区实际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筹措资金等。  相似文献   
2.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高州市典型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广东省高州市典型坡地相邻地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人工梯地上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物复合群落的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和土壤持水力及水分渗透力与相邻天然森林土壤相近,优于退化灌草丛和残林地,其土壤有机质,N,P,K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也普遍比已退化坡地的高,揭示建立仿森林结构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作物复合群落,并注意实行水土保持的耕作,是退化坡地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 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 > 枣麦间作 >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 > 枣园 >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 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扬花-灌浆期和成熟期4个生育期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华北石质山区4年生株行距3m×4m的核桃-小麦和石榴-小麦复合系统以及单作小麦的水分利用。研究得出核桃间作小麦(WIW)、石榴间作小麦(MIW)和单作小麦(MW)的δ13C和WUE分别为-27.151‰,-26.788‰,-27.338‰和12.780,13.285,12.622mmolC·mol-1H2O。在整个小麦生育期,δ13C和WUE都以石榴间作小麦的最大。WIW和MIW的WUE在拔节期分别比MW显著提高13.84%和10.86%。产量和总生物量都是MW显著高于WIW和MIW。WIW和MIW的总耗水量为185.92mm和175.27mm,分别比MW(253.81mm)少耗26.75%和30.94%,间作系统可显著降低小麦的耗水量,比单作小麦分别减产26.79%和32.19%。产量和生物量呈正相关且两者都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WUE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小麦耗水越多形成的生物量和产量越多。核桃-小麦和石榴-小麦间作系统在果树的第4年果实收获与清耕果园差异不明显,间作小麦尽管减产但仍有较好的作物收益并且耗水少,可以继续发展林农复合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Faidherbia albida is an ideal agroforestry tree commonly intercropped with annual crops like millet and groundnuts in the dry and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Africa. With its peculiar reverse phenology, it makes growth demands at a different time from that of crops. In addition, it deposits great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food crops. Leaves entering soils are comparable to fertilization of almost 50 t·ha 1 ·year 1 of manure in dense stands of 50 large trees per ha. These nutrients help maximiz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a fallow period on poorer soil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illet grown under F. albida yielded 2.5 and 3.4 fold increases in grain and protein, respectively. Animals eat pods which contain mean amounts of crude protein of 20.63% and carbohydrate of 40.1% in seeds. Moreover,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F. albida in agroforestry parklands as in Ethiopia and Mali signifies the success of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Modern scientists have also developed much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agroforestry in maintaining long-term bi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which still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concurrently minimiz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otion of agroforestry that specifically involves indigenous trees is crucial. We discuss the prospective role of F. albida in alleviating poverty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r example, deforest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The overall aim is to promote wide-scale adoption of F. albida as a valuable tree crop in farm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in those areas where it remains unexploited.  相似文献   
7.
华北低丘山区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株行距为3 m×8 m的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的根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吸收根的根长密度和根系直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单作的总根长密度比核桃间作的高7%左右,且在各个土层中吸收根的根长密度都高于核桃间作,而二者的总根生物量和根系直径则差异较小。决明子单作的根系直径比间作决明子的大27.73%,但二者的根长密度和根生物量则差异不大。在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核桃总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均占复合模式总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决明子在树行南侧2.5、4.0 m位置根系分布最多,而树行南北1.5 m范围内则较少;核桃根系则主要分布在树行两侧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核桃在30~80 cm土层中的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分别占其总量的64.79%和61.17%,而59.54%的决明子根系分布在0~20 cm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径流水体、农副产品环境污染状况,T1、T2均为Ⅰ级;当前社会经济效益T1(Ⅱ级)高于T2(Ⅲ级);生态环境效应T2(Ⅱ级)优于T1(Ⅲ级);综合环境效应T1、T2均为Ⅰ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进一步区分T1、T2综合环境效应的优劣,T1、T2与理想状况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分别为0.6670、0.6674,T2的综合环境效应优于T1。从综合环境效应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优于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评估了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苗圃内的银合欢落叶对森林作物种白格、黄金檀和农田作物种长豇豆、鹰嘴豆和木豆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凋落叶诱导抑制作物的萌发和生长,该抑制作用依赖于萃取物浓度、凋落物及受体物种类型。萃取物浓度越高则他感作用越强。受体植物的生长响应随应用的凋落叶而变化。低浓度(10g·m-2)凋落叶对农田作物嫩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其他浓度的凋落叶则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的凋落叶浓度越大抑制作用也越大。但是不同处理所表现出的抑制趋势并不均一,根系生长受到的影响大于嫩芽。图3表4参34。  相似文献   
10.
复合农林业模式是我省西部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吉林省西部面临的生态与经济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复合农林业概念、主要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提出复合农林业是实现吉林省西部跨越式发展的理想模式,并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