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品种苹果对苹小卷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光周期L∶D=16 h∶8 h的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苹小卷叶蛾在小国光、大国光、红玉、祝光、红星和金帅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并组建了其各自的生命周期表。结果显示,苹小卷叶蛾在6个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全世代发育历期以小国光最短(33.95 d),以红玉最长(39.76 d);平均单雌产卵量以红玉最高(107.24粒),小国光次之(85.00粒);而存活率则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中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小国光最高,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以小国光最短,表明6种试验品种中小国光是苹小卷叶蛾最适宜的寄主品种。  相似文献   
2.
经用P~(32)每毫升25量μci的剂量标记松毛虫赤眼蜂,室内测定P~(32)放射性强度:50头成蜂为466~642cpm,20粒柞蚕卵为109—117cpm。P~(32)标记对成蜂寿命、繁殖力、性比均无不良影响。苹果园P~(32)标记放蜂表明:苹果小卷叶蛾的卵块寄生率达96%,即粒寄生率93.09%。在寄生卵块中有73.91%的卵块测出P~(32),平均每块的放射性强度为14.34cpm,说明是人工释放的效果。有26.09%的寄生卵块未测出P~(32)或很弱,此为自然赤眼蜂所寄生。  相似文献   
3.
桃树苹小卷叶蛾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防治桃树苹小巷叶蛾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苹小卷叶蛾危害桃树的特点设置采用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且在幼虫盛发期前摘叶、采用药剂防治且进行果实套袋3种处理,调查果实被为害的百分率。[结果]仅采用药剂防治处理的被害果率达35.00%,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采用药剂防治且在幼虫盛发期前摘叶与采用药剂防治且进行果实套袋处理间被害果率差异不显著,但套袋处理效果更佳,果实被害率为0。[结论]在苹小卷叶蛾为害期前进行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治该虫发生。  相似文献   
4.
橄榄黄小卷叶蛾在福建福州地区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第1代幼虫4月上旬开始孵化,其幼虫以取食橄榄嫩梢、幼果及叶片为害。在幼虫数量高峰时,适期采用苏云金杆菌、棉铃虫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制剂)进行防治,可达到控制该虫为害的目的,且具有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5.
金纹细蛾与苹小卷叶蛾是两种重要的果树害虫。通过调查金纹细蛾与苹小卷叶蛾两种性诱剂在苹果园中的试验效果,明确了金纹细蛾诱芯放置的最佳间距为20 m,最佳高度为1 m;苹小卷叶蛾诱芯放置的最佳间距为7.5 m,最佳高度为1.25 m。  相似文献   
6.
实验表明: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微乳剂2500、3000、3500倍液,在施药后1d,对苹小卷叶蛾的防效分别为88.37%、88.37%、60.47%;施药后4d防效分别为94.36%、90.26%、80.00%;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96.92%、92.31%、86.15%;施药后10d防效分别为98.20%、96.85%、90.54%;对照药剂虫酰肼·毒20%乳油2000倍液。药后1d、4d、7d、10d防效分别为60.47%、75.38%、78.46%、85.14%;对照药剂氟铃脲·辛20%乳油1d、4d、7d、10d防效分别为67.44%、80.00%、83.07%、87.84%。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幼虫的取食为害及生长发育特征,明确其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茶刺蛾各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长、体宽及体重,按防治后挽回的损失与防治成本相等的方法估算了其在有机茶园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整个幼虫期取食茶叶1.547 g/头,其中1~3龄的取食量极小,从4龄开始取食量逐渐增大,6、7龄的取食量分别占总取食量的19%和71.4%。幼虫体重随龄期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与取食量一致,从4龄起开始快速增长,至7龄时达到最高值0.167 g。为防止茶刺蛾暴发为害,应在取食量小的4龄前开展防治。有机茶园防治指标拟定为6头/m2。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2009年在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实验室内,利用引物C1-J-1718和2195扩增线粒体DNA的COⅠ基因并对所得到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研究了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胶东、北京、陕西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并比较了上述两个片段在种群水平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C1-J-1718扩增序列更适合苹果小卷叶蛾的系统发育研究。胶东种群与北京种群的遗传距离为0.059,与陕西种群为0.049,北京种群与陕西种群为0.047,不同的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明显;胶东种群内青岛、威海、烟台地理种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还表明:北京种群与A.orana的遗传距离为0;陕西种群的与A.orana like的遗传距离仅为0.007。  相似文献   
9.
为给苹果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不同苹果园中研究了性诱剂和糖醋液2种方法对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诱集到的苹果小卷叶蛾成虫动态都呈现出一年4代的发生规律,且趋势一致。不同果园中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小卷叶蛾的诱集量均差异显著,性诱剂诱集总量最高是糖醋液诱集总量的5.95倍,且在不同果园中2种防治方法均能显著降低枝条受害率,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2种防治方法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中对苹果小卷叶蛾第1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10%和43.18%,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54%和46.15%,均高于其他类型苹果园,且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第1代幼虫。因此,性诱剂和糖醋液都可用于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与防治,且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内连续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测报和防治苹小卷叶蛾,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苹果苹小卷叶蛾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陕西省礼泉县苹果苹小卷叶蛾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每年各代成虫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有世代重叠现象;在苹果树高度为1.0~2.0 m范围内的不同位置,通过性诱剂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在苹果树离地1.5 m处分布的成虫数量最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性诱剂对苹小卷叶蛾成虫进行诱杀时,可根据实际操作方便及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苹果树离地接近1.5 m高度的位置,以便获得更好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4:00—8:00时段,其中在4:00—6: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