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的糖代谢与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单季茭白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白品种‘葑红早’为试材, 研究了秋季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物质运转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肉质茎鲜质量、干质量快速增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总体上升, 后期出现下降, 蒋墅茭肉质茎中蔗糖含量较高; 糖分转化关键酶活性总体较高,转化酶活性以酸性转化酶较高且呈快速下降, 蒋墅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葑红早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活性显著高于合成方向, 且后期维持较高水平, 葑红早的双向活性均高于蒋墅茭;Z + ZR总体含量最高、下降最明显, GA4 其次, IAA也呈缓慢下降趋势, GA3、ABA含量极低, 且各激素均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茭白肉质茎干、鲜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同时, 而内部生理生化快速下降, 说明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具有特殊性, 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茭白主茎地上部养分积累和转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有代表性的茭白品种为试材,测定了植株主茎生育过程中地上各部位干、鲜质量的积累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田间封行前,植株主茎叶和短缩茎的干、鲜质量持续缓慢增加;封行后至肉质茎快速膨大前,短缩茎的物质积累超过叶片和叶鞘;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其前期,同时短缩茎等其余部位干、鲜质量明显下降;之后肉质茎干、鲜质量增加趋缓,叶片、叶鞘质量仍持续下降,而短缩茎质量回升,进入新一轮物质积累期;主茎的总干物质量在封行后迅速提高,在肉质茎充分膨大后下降。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生育进程中总体呈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迅速大幅上升,紧接着又快速回落。  相似文献   
3.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与产量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缺乏钾素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田间发病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单茭重减低率与病级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始病期越早,危害越重,产量损失也越大;病害危害程度与有效分蘖数(孕茭数)减少率、单茭重减低率、产量损失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在产量损失构成中,有效分蘖数的减少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剪叶对茭白肉质茎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1个单季茭和 1个双季茭茭白品种为试材 ,在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剪叶处理 ,结果表明 :各处理在开始膨大后最初几天内干、鲜质量差异不明显 ;剪去叶片对肉质茎膨大影响不大 ,但切除叶鞘后 ,肉质茎膨大初期以后的干、鲜质量显著下降 ;整株剪叶比单茎剪叶处理对肉质茎膨大的影响大 ,剪去叶片与切除叶鞘、叶片表现相似。由此认为 ,茭白肉质茎膨大所需养分主要依靠短缩茎和叶鞘在肉质茎膨大前的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植株茎蘖间存在养分交流 ,品种间在膨大速率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茭儿菜(野茭白)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茭儿菜 ,别名野茭白、野茭瓜 ,属禾本科菰属。须根系 ,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 ,叶分叶鞘和叶片两部分 ,圆锥状花序 ;茭儿菜在春季发芽、生根 ,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 ,夏、秋季抽穗、开花、结实 ;以地下匍匐茎和地上茎作为繁殖材料 ,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适温范围 10~ 2 8℃ ,生长期间不能缺水 ,需 2 5~ 5 0cm深厚土层 ,以粘壤土或壤土为宜 ,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 ,不耐遮荫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 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 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杨绍丽  吴仁锋  蔡翔 《蔬菜》2020,(12):22-26
综述了近年来在茭白胡麻叶斑病上的病害发生、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植物免疫诱导剂防治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茭白胡麻叶斑病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需要加强茭白胡麻叶斑病病原物种群多样性、致病力分化以及于病原菌的浸染机制及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收集、筛选与鉴定茭白抗病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抗性品种;开展茭白胡麻叶斑病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筛选新型生态友好的化学农药和低毒、高效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耐贮藏茭白品种和最佳贮藏时间,以6个品种带壳新鲜茭白为试验材料,在(1±1)℃温度下进行贮藏,分析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茭白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含水量、表皮色泽等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持续下降且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1~15 d期间,下降幅度为8.05%~32.06%,贮藏60 d时供试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在32.4~34.2mg·kg~(-1)之间;粗蛋白含量在贮藏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其中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和六安茭降幅在40.0%左右;贮藏期间各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浙茭3号在贮藏60d时纤维素含量比入贮时增加了127.58%;含水量在贮藏期间保持缓慢下降趋势。综上,贮藏30 d,各供试品种均能保持较好的商品性,但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贮藏45 d,浙茭6号、浙茭3号和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下降较明显;贮藏60 d,只有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0.
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土壤栽培下,对Cd2+、Pb2+的单一及复合胁迫进行有机肥和无机肥处理,测定了茭白生长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间以有机肥处理下茭白植株受Cd2+、Pb2+胁迫伤害的程度少于无机肥处理;复合胁迫下茭白受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伤害大于单一胁迫,表现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最终产量低于单一胁迫处理,脯氨酸含量等其他指标则高于单一胁迫;茭白的不同部位间相比,则以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根,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则明显高于根。品种间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