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9篇
  12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光周期下矮牵牛‘幻想粉红’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矮牵牛‘幻想粉红’分别培养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 观测其始花期及株高、株幅、分枝数和开花数的变化; 将短日照下培养的‘幻想粉红’分别于2、4、6、8、10、12、14、16片真叶时移入长日照下进行培养, 观测从长日照处理至第1朵花开放的时间。结果分析表明: 长日照下, ‘幻想粉红’株型松散, 短日照下生长紧凑; ‘幻想粉红’为量性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下要达到较大的营养生长量才能开花; ‘幻想粉红’的幼龄期约在8片真叶期结束。初步建议在8叶期之前采用短日照处理‘幻想粉红’,以得到紧凑的株型, 而在8叶期以后给予长日照, 以促进开花。  相似文献   
2.
 月季RcHSP1718为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 Southern检测其在月季基因组中为多拷贝存在。38 ℃/3 h热激处理后, 该基因在耐热月季品种‘曼海姆宫殿’ ( Schloss Mannieim) 、‘彩虹’ (Radio) 、‘赌城’ (Las Vegas) 、‘梅郎随想曲’ (Caprice de Meiland) 、‘小女孩’ ( Girl) 中强表达, 而在不耐热品种‘新十全’ (Kordes’Perfecta) 、‘绯扇’ (Hiogi) 、‘莱茵黄金’ ( Pfalzer Gold) 中弱表达或不表达, 表明该基因与月季耐热性关系密切。为确定月季RcHSP1718基因功能, 将其转化E.coli BL21, 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正常诱导表达包含RcHSP17.8的融合蛋白, 并因此提高了重组菌株对高温、低温、高盐、高pH、重金属、氧化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 表明RcHSP17.8参与了上述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卡特兰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卡特兰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时间、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的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为混合酶液,11%的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5±1℃的条件下,pH为5.8的酶液组合中酶解8 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8.9×10^6/g鲜重,存活率高达91.2%.  相似文献   
4.
从新西兰及云南引进30个彩色马蹄莲品种,在漳州市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研究。综合比较各品种烂球率与园艺性状表明,国产品种‘高原’、‘龙珠’、‘黑魔术’的开花率最高而烂球率最低,比较适合漳州地区种植;进口品种中‘Picasso’相对表现突出,较适合漳州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蒋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44-12346
[目的]研究RcLEA基因在月季品种中热诱导表达模式及RcLEA基因对多种非生物胁迫耐性。[方法]将耐热和不耐热月季品种进行38℃/3h热激处理,研究RcLEA基因在月季品种的热诱导表达模式;为验证月季RcLEA基因功能,将其转化E.coliBL21,将重组菌株BL21分别置于4、50℃及LiCl、NaCl、Na2CO3、CdCl2、H2O2胁迫下,研究重组菌株对高温、低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38℃/3h热激处理后,该基因在耐热月季品种‘曼海姆宫殿’(Schloss mannieim,SM)、‘赌城’(Lasvegas,LV)中强表达,而在不耐热品种‘新十全’(Kordes Perfecta,KP)弱表达或不表达,表明该基因与月季耐热性关系密切。重组菌株提高了对高温、低温、重金属、高盐、高pH值、氧化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表明RcLEA参与了上述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该基因导入不耐热月季品种提高月季耐热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月季等园林观赏植物的耐热品种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技术,从切花月季品种"Samantha"中克隆丝氨酸蛋白酶基因RhSep1。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所得到的丝氨酸蛋白酶RhSep1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结果表明:RhSep1基因全长2 44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769个氨基酸,推定该丝氨酸蛋白酶分子质量为80.48 kD。通过NCBI和MEROPS肽酶数据库等对Rh-Sep1进行Protein Blast,发现RhSep1具有肽酶S83家族SA的典型结构域PetidaseS83(序列为Tyr-108-Leu-341)和PAsubtilisinlike的结构域(序列为Tyr-348-Ile-474)。预测RhSep1可能具有信号肽、明显疏水区和典型跨膜区,同时RhSep1氨基酸序列中存在较多蛋白激酶C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豆蔻酰化位点。这些活性位点往往与蛋白的磷酸化、G蛋白相互作用等信号转导事件有关,RhSep1可能存在复杂的蛋白水平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美女樱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之后研究其生活力及生理生化特征,从而为探寻美女樱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美女樱种子含水量由6.7%分别降至4.6%、3.5%、3.0%、2.6%和2.3%5个梯度,用铝箔袋密封后在室温下保存1年,随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经过超干处理的美女樱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年后,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4.6%和3.5%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与对照(含水量为6.7%,0℃贮藏)相比,差异较小。含水量为3.0%、2.6%和2.3%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降幅较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将美女樱种子经室温适度超干后在室温下贮藏可以取得与未超干种子在0℃条件下贮藏相似的效果,为探讨美女樱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月季‘卡罗拉’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卡罗拉’月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月季组培快繁影响,以期建立月季‘卡罗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适宜月季‘卡罗拉’茎段表面灭菌的最佳组合是75%酒精灭菌30 s结合0.1%升汞处理10 min,污染率为0,芽诱导率为100.00%。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有利于各阶段的培养,最适宜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是WPM+3.00 mg/L 6-BA+0.10 mg/L NAA,增殖系数为4.48,小苗长势好,植株健壮;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WPM+0.30 mg/L IBA,生根率96.00%,小苗长势好,主根平均长度3~4 cm。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庭院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以粉扇、金凤凰、梅朗口红、紫袍玉带、安吉拉、粉色达芬奇、你的眼睛、香槟和九重香9个庭院月季品种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5、45、60、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定了死亡率、萌芽率、变异率和主要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月季扦插苗平均死亡率逐渐增加,从33.61%(0 Gy)上升至79.71%(80 Gy);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变异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剂量为45 Gy时,植株变异率达到最高,占总体变异率(4.20‰)的64.70%。此外,不同品种月季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有效值介于26~55 Gy之间。综合60Co-γ射线对月季扦插苗死亡率、生长势和变异率的影响,推荐庭院月季扦插苗的最适辐射剂量为45 Gy,这为月季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The Alstroemeria cultivars Diamond, King Cardinal and Libelle were grown for 18 months under five lighting regimes with, and without, soil cooling.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the daily investment of light energy from artificial sources with respect to photoperiod and photosynthetic fluence rates and to elucidate possible links between reactions to photoperiod and root-zone temperature. The more photons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that were supplied to the plants per day (8, 11 and 13 mol m−2), the higher was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flowering stems. The total yield from regimes with 13 mol m−2 day−1 was higher when the light was spread over 20 and 16 h compared to 12 h. In treatments with soil cooling, the plants flowered continuously under all combinations of photoperiods and photosynthetic fluence rates, and the summer and autumn recession in flower production that occurred for non-cooled ‘King Cardinal' and ‘Diamond' was the same under all lighting regi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might be more cost-effective to spread the daily investment of light over 20 rather than 16 or 12 h when the total energy budget and CO2 cost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