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李彦军  杜轶 《农学学报》2021,11(5):51-56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8个径流小区,开展自然降雨观测、径流泥沙观测.结果表明:(1)试验期降雨超过多年同期平均雨量,属...  相似文献   
2.
对“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十五”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面临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的新形势,应坚持农机化技术创新、拓宽农机化技术领域、不同类型地区各有侧重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研究开发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推广“十大”农机化技术,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2016—2020年国内玉米青贮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玉米青贮的品质,本试验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采集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西北(宁夏、新疆、甘肃)地区的玉米青贮样本4281份,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不同地区青贮玉米的水分、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相似文献   
5.
Genetic yield improvements in oat (Avena sativa L.) cultivars grown at high latitudes have resulted from marked changes in harvest index and yield component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changes have entailed alterations in duration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vegetative, generative and grain filling phases and pre-anthesis generative sub-phases such as pre-fertile, pre-abortion, fertile pre-abortion, fertile and abortion sub-phases. We tested 14 oat cultivars released between 1921 and 1988 and 6 breeding lines. Ten randomly sampled plants of each oat entry were collected every 3–4 d (18 times) from seedling emergence until pollination, and apical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most advanced spikelet. Cumulated degree-days (Cdd) for each critical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component phases were determined (5 °C as a base temperature). At each measurement the number of leaves, green leaves and tillers on main shoot, apex length (mm) and height to the uppermost node, and stipule (cm) were recorded. Phyllochron (°C d leaf−1) and relative elongation rates (RER) for height characterising traits were calculated. Grain filling was the only period altered by breeding, while no consistent effects on duration of vegetative and generative pre-anthesis phases and sub-phases were detected.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were interrelated: in some cases cultivars with similar duration of pre-anthesis phase, however, differed in duration of some pre-anthesis sub-phases. Their duration was not, however,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measured growth and yield parameters. Likely long days that make the northern growing conditions exceptional and unique, substantially narrow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oat entries in duration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thereby making their role also less critical in yield determination contrary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main global temperate cereal production regions.  相似文献   
6.
温室葡萄一年两熟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葡萄一年两熟技术是将促早栽培技术与延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栽培方式,实现了葡萄第一熟在5—7月,第二熟在元旦、春节期间。通过对‘京香玉’‘瑞都科美’的物候期、果实性状与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认为,这两个品种适宜在温室内进行一年两熟栽培,但不同品种间在物候期、果实性状与产量方面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主要与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切花菊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切花菊栽培技术开发研究,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方面,对实现切花菊周年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申衍月  杨超 《长江蔬菜》2016,(22):80-82
回顾总结了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武汉蔬菜生产及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展望了"十三五"期间武汉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国际蝙蝠年”活动和展览项目的设计中,广州动物园应用国外保护教育项目设计的ADDIE模式,按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评估等步骤,科学设计,认真实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宣新华  杨建生 《种子》1991,(5):25-28
选用本区单季晚粳稻品种“早单八”,对其原种不同代别的种子进行了纯度与产量以及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看出:随原种种植代别的增加,田间纯度逐代下降,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68~(**)),而各代别的纯度与产量则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54~(**))。低代别种子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拟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表实现的。进一步分析还看出:原种不同代别的杂株本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564.32—9.38X。综上表明:以田间杂株率高低来估计不同代别纯度种子的实际产量,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按该方程推算,原种代别利用的临界纯度拟应为98%,原种连续种植的实际年效应最多为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