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胶东半岛老的果园中土壤为试材,采用逐步稀释法,涂平板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中,根据形态和分子方法鉴定分离木霉菌。分离出的木霉菌与苹果主要病害对峙培养在不同pH的培养基上,观察不同pH条件下,对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土壤有机质和pH是目前胶东果园的主要问题,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抑制苹果病原真菌的效果不同,木霉菌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腐烂病(Valsa mali)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可以抑制,但对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只有在pH 6.0时没有效果外,其它pH时都对轮纹病有抑制作用。在土壤pH 6.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5 g·kg-1时,最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同时还发现木霉菌对土壤的pH具有调节作用,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酸性条件下,均可以使土壤pH趋于中性,另外木霉菌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在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情况下,增加更加显著。总之,分离出的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抑制效果好。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的生长有影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中性土壤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另外,木霉菌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响应逆境过程中,半胱氨酸富集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 like kinase,CRK)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中以结构域Stress-antifung(Pfam:PF01657)和Pkinase(Pfam:PF00069)的保守序列为种子序列,在全基因组范围鉴定了梨(Pryus spp.)CRK家族成员。此外,对其蛋白理化性质、进化特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regulatory element,cis-element)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共获得32个CRK家族成员,其氨基酸数、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介于440 ~ 1 217、48.90 ~ 137.02 kD和5.31 ~ 8.59,主要位于质膜。根据进化分析,将来自梨、拟南芥、苹果、番茄和水稻的156个CRK分为6个亚组,梨CRK主要分布于亚组Ⅳ,Ⅴ和Ⅵ。梨CRK中存在5个串联重复的基因簇,共包含了20个成员。此外,该基因家族所有成员的启动子区域都存在多个响应激素和逆境信号的cis-element。接种腐烂病菌Valsa pyri(Vp)后,杜梨(Pyrus betulifolia,抗病)和‘早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感病)中分别发现8个和10个CRK发生了差异表达,6个基因在两种资源中都发生了差异表达。差异基因中,Pbr001477.1和Pbr000205.4在抗、感病资源中都显著上调,而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在两种资源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5.
<正>0 引言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特色梨种,近年来由于腐烂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已成为制约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梨树腐烂病菌因产孢体和孢子的形态受环境影响大,故形态鉴定准确性较差,导致国内外病原菌学名使用混乱[2-6]。本试验从库尔勒香梨主产区采集分离得到303株腐烂病菌菌株,选取菌落表型存在明显差异的8株作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种类,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分化,为揭示香梨树腐烂病菌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庆华  李超  何邦令  宋勇  聂化东  赵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6-6257,6298
[目的]阐明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和抑菌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毛白杨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球毛壳ND35的抗真菌物质粗提物对杨树和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2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66.4%和72.6%。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是92.2%和80.4%。薄层层析分离和活性测定结果证明,抗真菌物质2号组分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结论]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于树皮腐烂病有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自1987年开始在孟县、卢氏等县265亩苹果园中进行生物药剂治疗苹果树腐烂病的试验示范。以刮皮法和划刻法用农抗120、S-921和843康复剂涂抹病疤,一年后在发病季节调查。以刮皮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达100%,无一复发。以划刻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为78-90%,以S-921和843康复剂处理的治疗效果达100%。作者认为这些生物药剂可取代福美砷治疗苹果树腐烂病。  相似文献   
8.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9.
25种杨树感发烂皮病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14年生杨树评比林的调查,将25种杨树的烂皮病发生程度分成5级,其中Ⅴ级最重,从而明确了各杨树品种感发烂皮病的程度,筛选出71107、742407、银中杨、DN113等为不易感发烂皮病的杨树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高质量且能再生的原生质体是真菌遗传转化、基因修饰的重要保证。本试验选用苹果腐烂病菌强致病力菌株SDAU11-175,从酶种类、菌丝年龄、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及再生培养基五个方面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获得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最大产量的条件是菌丝年龄54 h、3%崩溃酶和3%裂解酶组合、0.7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28℃酶解3 h,所得原生质体在YPS培养基上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可达4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