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几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红细胞数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μg/g亚硒酸钠、0.5μg/g硒酵母、0.3%β-葡聚糖和0.25%果糖,投喂100 d后,测定中华鳖红细胞数量和四个免疫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为:(1)在红细胞数量方面,亚硒酸钠组、果糖组、硒酵母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组及对照组(P<0.05);(2)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方面,四个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上,仅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β-葡聚糖及对照组(P<0.05),硒酵母组、果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β-葡聚糖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红细胞C3b花环率与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表明中华鳖红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免疫增强剂,能提高中华鳖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增进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的消化道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测定了中华鳖的消化道指数及血液中几种重要酶的活性,并将胃、肠、胰重与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化道的重量随体重同步变化,回归分析表明二者的幂回归相关系数最高。中华鳖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分别是人上限值的3.4、11.2、4.8、6.6和2.4倍,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两两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6酵母硒、0.1%花粉、0.5×10-6酵母硒+0.1%花粉的混合物,投喂中华鳖幼鳖90d后。测定幼鳖的生长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同对照组相比,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P<0.05),0.5×10-6酵母硒组与0.1%花粉组的日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SOD酶和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56.06%、44.7%、47.5%(P<0.05)。0.1%花粉组、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血清中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39.9%、32.9%(P<0.05),但两组的SOD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以及0.1%花粉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0.1%花粉组的NK细胞活性也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增强中华鳖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P<0.05)。  相似文献   
4.
温室内中华鳖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与繁殖行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室养殖中华鳖的性泉发育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室中养殖的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发育也提早。中华鳖在温室条件下下饲养10个月时,雌鳖的卵核完全移至动物极并贴近卵膜,雄鳖的精巢内已有大量的精子生成,切开输精管有大量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鳖性成熟年龄为21个月,雄鳖性成熟年龄为10个月。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生态习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水值、底、光、声等非生物环境以及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对中华鳖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运动、摄食以及其它行为的影响。旨在通过对中华鳖的生物学特征的全面报导,目的为养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较大,铁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肝脏〉蛋〉肉〉裙边,锌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肌肉〉蛋〉肝脏〉裙边,硒的含量不同组织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不同品种间铁、锌、硒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总体来说,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均大于中华鳖,野生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高于养殖黄沙鳖。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5只正常中华鳖小肠和大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小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以高柱状吸收细胞为主,具有发达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膜包小囊泡,其结构的发达程度已接近高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吸收细胞之间可见少量低电子密度的亮细胞,其种类需进一步确定。杯状细胞明显可见,胞质内含大量黏液性颗粒,细胞游离面形成明显的微绒毛。内分泌细胞很少。大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松散,全部由上下粗细不均的柱状细胞组成。大肠上皮内未见专门的杯状细胞,但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内含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器分布于黏液颗粒团之下的胞质中。细胞间隙宽大明显,有利于黏膜免疫细胞出入上皮。小肠和大肠均未见腺体分布。  相似文献   
8.
将健康的活体牛蛙、中华鳖的肾上腺、甲状腺取出,用Bouin氏液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法染色。比较观察后发现:牛蛙的肾上腺由成堆的细胞小体和管状体构成,中华鳖则由皮质和髓质构成,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甲状腺牛蛙和中华鳖都是由滤泡组成,滤泡周围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网状纤维构成,其间充满均质状的胶体物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中华鳖红底板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菌体DNAGC mol%的测定以及毒性试验等,确定了致病菌为气单胞菌属;通过药敏试验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孵卵温度与中华鳖性别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孵化同一批中华鳖受精鳖卵,于相同条件下饲养150天后鉴定它们的性别。结果表明在32℃条件下孵化的中华鳖雄性比例达到72.1%,而在27℃条件下孵化的中华鳖雄性比例则只有42.3%。由此证明:通过人为控制孵化温度可以决定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其结论是孵化温度较高,则雄性比例较大。该结论为有目的地人为决定中华鳖性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