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8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林业   1827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228篇
  2408篇
综合类   2151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660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26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 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相似文献   
3.
The determination of tree a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rban green planning, forestry and dendrology; finding non-destructive and quasi-non-destructive methods for this purpos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he resistance drilling method is quasi-non-destructive because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an opening that remains after drilling does not exceed 3 mm. Do electrically recording resistance drills allow precise assessment of tree 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tree rings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is special kind of drilling resistance profiles for three tree species, the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the oak Quercus robur L., and the birch Betula pendula ROTH. In 2015 and 2016, 15 pine trees, 15 oak trees, and 15 birch tre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each studied tree, a measure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electrically recording resistance drill IML-Resi E400 with a flat-tipped 1.5/3 mm steel needle (research sample), and an increment core was taken (reference sample). The drill used was not a real Resistograph®. The analysis of the E400-profiles underestimated the number of tree rings; the mean bias error (MBE) values were –6.5, –2.5, and –6.0 years for pine, oak, and birch,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investigated trees with less than five year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earch and reference samples varied from 38.4 (birch) to 66.7 (oak) percent. The accuracy of tree age determination was lowest for birch and highest for oak. The binomial generalised linear model (GLM) revealed that the most accurate tree age assess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ree rings wider than 2 mm. The measurements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electrically recording resistance drill IML-Resi E400 enables a quick, although approximate, tree age assessmen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centrate on electronically regulating and recording drills, providing a higher spatial and signal resolution, and a stronger correlation to wood density.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下,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机载LiDAR作为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其采样大小对生物量估测精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以机载LiDAR数据为信息源,以44块30m×30m的方形橡胶林实测样地数据为基础,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不同尺寸采样(共21个采样尺寸,边长从10m至30m,间隔为1m),提取不同采样尺寸下的激光雷达参数,并与橡胶林地上生物量建立PLSR模型,就机载激光雷达采样大小对橡胶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采样尺寸小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采样尺寸大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进而趋于平缓。结果虽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当采样尺寸为18m时估测效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18,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30 t/hm^2;交叉验证精度P和RMSEcv分别为82.741%和18.874t/hm^2。相较于实际样地(30m)尺寸下的估测结果,18m采样尺寸下的R^2提高了1.989%,RMSEcv降低了2.611%。因此,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受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样尺寸大小的影响,在生物量估测过程中需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采样尺寸进行选择,从而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氮吸附法对4种生物质焦(稻壳、树叶、玉米秆、棉花秆)的孔隙结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明显差别,树叶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42.21 m2·g-1,玉米秆的比表面积最小,为0.81 m2·g-1.850℃时,稻壳、树叶、玉米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在微孔和中孔范围各有一个分布峰,而棉花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只在中孔范围内出现一个分布峰.热解温度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温条件下,同步热解得到的焦样的比表面积较大,微孔较多.在本研究中,600℃、850℃的稻壳焦样和850℃的树叶焦样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比较适合做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外来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东北三省针叶树种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较为科学的引种网络体系和发展策略,并提供了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区引种成功的针叶树种名  相似文献   
7.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方向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开发生物质液体燃料是解决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了我国液体燃料市场和生物质资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甘肃省天祝县永丰草地的主要草地类型、生产能力及利用模式。研究工作显示,草地改良措施,对不同植被的生物量分布,将产生显著的效果。灌溉和施肥,将促进河谷草甸的地下生物量向地上生物量的转化过程。灌溉可使河谷草甸中禾草组分的增加超过50%,使产草量增加50%~100%。上年秋天和当年春天土壤的含水量,是全年产草量的决定因素,其对产草量的重要性超过全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除了植被组分、产草量的变化外,河谷草地在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能、代谢能等方面也有重大变化,9月份与4月份相比,这三项指标分别高出376%、86%和86%。不同年龄组的绵羊饲料消耗显示,7岁羊的饲料消耗是10月龄羊的17倍;但是7岁羊的胴体重量仅是10月龄羊的2倍。根据永丰滩草地、饲草、家畜的这些特点,当地的畜牧业,不应当在毫无经济意义的情况下,保持太多的牲畜头数,优化畜产品生产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季节畜牧业。季节畜牧业(其中繁殖母羊数达67%)与其他草地改良措施相结合,将使该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绵羊的产肉量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