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模式种的形态特征和幼叶酯酶同工酶差异。结果表明 :E lymussibiricus、Roegneriacaucasica和Hystrixpatula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 ,但 3个模式种的部分形态性状存在交叉 ,单纯以形态特征很难完全反映它们的真实亲缘关系。酯酶同工酶在E .sibiricus、R .caucasica和H .patula的种间有明显的变异 ,而在E .sibiricus的不同居群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从其酶谱资料来看 ,H .patul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H .patula与R .caucasica之间及R .caucasic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稍远  相似文献   
3.
在N6 附加秋水仙碱50-0 、100-0 、150-0、200-0 、250-0 和300-0mg/L 的培养基( 对照为0-0mg/L) 上离体培养了Roegneria ciliaris var.japonensis ×Triticum aestivum cv.J- 11、R.kamoji×Hordeum vulgare、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和( Triticum durum ×Dasypyrum villosum) 双二倍体×P.huashanica 4 个杂交组合的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结果发现,秋水仙碱对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一方面秋水仙碱具有促进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的正效应,表现为愈伤化时间明显早于对照,如杂交组合R.Ciliarisvar.japonensis×T.aestivum cv.J- 11 和T.aestivum cv.C.S×P.huashanica于接种后一周内即有一半的外植体愈伤化,而对照始终没达到半愈期;同时,4 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脱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如秋水仙碱浓度为1?  相似文献   
4.
影响小麦族远缘杂种幼胚培养成苗率的几个因素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培养小麦族13个属间和种间杂种幼胚,对小麦族野生近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12个远缘杂种F_1植株。培养结果表明,C—17基本培养基添加CH50mg/L、CM200mL/L、肌醇100mg/L及蔗糖90g/L较利于杂种幼胚生长成苗。不同远缘杂交组交组合之间,以及杂交亲本不同来源地之间,杂种幼胚成苗率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耿氏草属Kengyilia,中国禾本科小麦族一新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耿氏草属是分布于中国西部的一个新属。它具有S、Y、P染色体组,而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有区别,与鹅观草属和冰草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其染色体组构成表明该属起源于四倍体的鹅观草属植物与二倍体的冰草属植物的天然杂交。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因素和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影响麦类作物染色体C -带的 5个因素 (无水乙醇、0 2mol/LHCl、Ba(OH) 2 和 2×SSC等的处理时间及Ba(OH) 2 冲洗水温 )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0 2mol/LHCl、Ba(OH) 2 和 2×SSC等的处理时间对实验结果有极显著的影响 ,Ba(OH) 2 冲洗水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无水乙醇处理的作用是增加染色体对Ba(OH) 2 处理的耐受性。因此尽管在适当缩短Ba(OH) 2 处理时间的情况下 ,可省去无水乙醇处理这一过程 ,但麦类作物染色体C -带染色的较佳工艺为 :无水乙醇处理 12h ,0 2mol/LHCl 6 0℃处理 2 33~ 2 48min、Ba(OH) 2 18℃处理 7 11~ 7 39min ,冲洗Ba(OH) 2 的水温控制在 30~ 40℃ ,2×SSC的处理条件为 5 6~ 6 0℃ 1 30~ 1 43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