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稻田高效三熟制晚季水稻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川中丘陵区水田高效三熟制下晚播晚栽水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分析了本田移栽密度、氮化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及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用量> 移栽密度> 钾肥用量,较高的施氮量及较高的移栽密度利于形成足穗,从而达到高产,并得出了产量> 6000kg/hm2 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斯里兰卡进行水稻抛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秧可比直播稻增产30%以上,与移栽稻产量相当或更高;可比直播稻节省用种78%,比移栽稻省种614%;还可节约除草用工80%左右。塑料软盘播种方式以种子、细土分层撒播为好,本田经济最佳抛秧密度为50苗/m2(相当于用种量22kg/hm2)。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迟播迟栽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和寄栽规格的秧苗素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迟播迟栽的水稻本田期缩短5-10天。寄栽密度稀的秧苗素质优于寄栽密度大的。早播早栽有利于增加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寄栽稀的可以增加有效穗数,但穗子较小,千粒重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播栽期和寄栽规格对产量均有影响,但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适当地进行迟播迟栽,虽然获得的水稻产量相对偏低,但可以比常规栽培模式多收获一季玉米,可大幅度提高周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