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茶树不同种植密度与茶树骨架形成、分枝结构、蓬面结构三大要素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随密度上升主干粗度、一、二级分枝粗度下降;2)分枝角度随密度上升而变小;3)随密度上升,小桩数随之增加,其它因子与之呈负相关。由于密度上升后,群体结构的光合面积增大,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多,而产量上升。选用合理密度与排列组合时,可用回归方程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茶树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光合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同品种光合量,以及海拔升高后茶树生化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一些品种的光强、水份、温度等光合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的光合量值悬殊颇大,云大和福鼎相差20—30%;地理经度改变,不影响品种的光合值;同纬度海拔上升,光合量下降,但各品种降值有大小,如四川中叶种降幅小于福鼎;海拔升高,主要生化内含物先升后降,以1200M为转折点;环境因素中,光强随品种需要而异,云大耐强光辐射,而福鼎宜于在中等光辐射下行使光合作用。本文还对茶园产量极值、茶园选择品种和植茶海拔高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分离蜀永系列茶树品种的多酚氧化酶。结果表明:在等电状态下,多酚氧化酶能保持活力,在所测试的9个品种中,分离出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多达15条。结合品种主要性状,分析了同工酶酶谱与品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认为从同工酶遗传变异的角度,可根据酶谱组成来预测品种主要性状,进行茶树品种性状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影响抽提条件的浸泡时间、抽提时间、茶液比为试验因素,以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提取率、产率与纯度分别作为试验指标进行试验,提出了综合提取的最佳抽提工艺条件,为茶叶成份综合提取技术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茶树品种抗侧多食跗线螨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侧多食跗螨(PolyphagolarsonemuslalusBanks)茶树品种间新梢叶片的下表面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百存在着明显差异。抗性品种的叶片下表百具有茸毛密度高、气孔密度低、角质化程度高、下表皮厚的形态特征;抗性品种新消具有咖啡碱、氨基酸含量高和可溶性糖含量低的生化特征。叶片组织结构、新消中茶多酚和叶绿素总量的含量与茶树品种抗螨性没有关系。因此,茶树新捎叶片茸毛多、气孔密度低、下表皮角质化程度高的形态特征成为形态学抗螨机制,主要构成螨类取食行为的障碍因子;新梢中高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的生化特征成为生化抗螨机制。  相似文献   
7.
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饼病只侵染茶树的幼嫩芽叶及嫩梢。担孢子越冬并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害的消长规律与温湿度、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而湿度影响尤为显著。8—9月为发病高峰期。茶树不同品种和叶位与抗病性有一定的关系。经综合防治的茶园其发病率降低,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茶树个体、系统发育的全息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用全息胚学说和复式跟随发育的观点研究茶树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相关性和内在联系,有助于了解茶树的阶段发育、进化及遗传变异规律,从而更好控制阶段发育和某些器官的建成,对于生产实践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绿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萃取分离动态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乙酸乙酯作溶媒 ,从绿茶提取液中萃取茶多酚、儿茶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试验因素为 :茶液用量 (X1)、溶媒用量 (X2 )和振摇时间 (X3 )与萃取率 (Y)的数学模型。并对萃取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利用萃取法分离茶多酚和儿茶素提供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新梢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西茶区5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对春梢和秋梢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在川西的地域条件下,主栽品种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具有一定特征。5个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较高;品种间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较小;从氨基酸组成来看,茶氨酸的含量水平居中等偏低,但谷氨酸等其它主要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新梢中还富含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季节变化规律明显,总体趋势是春高秋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