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苦马豆种子和发芽幼苗的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处理和培养,探究杂菌污染率控制的方法。[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消毒试剂种类和浓度配比、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的影响。[结果]野生苦马豆种子去皮后采用0.1%升汞消毒效果较好,消毒时间以6 min为佳;苦马豆幼苗胚轴最佳消毒时间为6 min;外植体表面灭菌后使用50 mg/L的青霉素溶液处理30 min效果最为理想。[结论]筛选获得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提高苦马豆组培体系工厂化育苗的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盐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限制植物的生长,受盐害最主要的时期是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苦马豆种子,研究高盐浓度下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率降低; 胚根生长量下降。在500 mmol/L浓度时,种子不发芽;各处理区随盐浓度的增加电导率越大,脯氨酸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细胞膜修复的抑制可能是造成苦马豆种子萌发推迟和发芽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及脯氨酸含量可能和耐盐相关。  相似文献   
3.
苦马豆抗盐愈伤组织突变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子叶外植体在MS培养基添加1.79 mg/L 2,4-D和1.15mg/L Kt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NaCl(100,200,280 mmol/L)下,经过不同时间(0,3,6,9天)胁迫处理,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及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通过分析比较,筛选获得突变系的适宜盐浓度为200mmol/L NaCl。验证性试验表明, 200mmol/L NaCl胁迫下比100 mmol/L胁迫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数量多,而280 mmol/L胁迫下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本实验结果为获得抗盐再生植株及研究苦马豆的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 Taubert(Sphaerophysa salsula(Pall.)DC.)]中总生物碱含量。以苦参碱为标准品,溴麝香草酚蓝为染色液,在p H 7.6缓冲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反应产物用氯仿萃取,萃取液于41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应用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对宁夏不同地区采集的苦马豆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参碱在0.001 7~0.013 3μg/μL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0.549 0x-0.047 7(R2=0.999),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3.17(RSD为1.70%),测得宁夏平罗县、盐池县、银川市采集的苦马豆中总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26%、0.024%、0.017%。该方法灵敏、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苦马豆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研究现状,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集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苦豆子和苦马豆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西走廊中部荒漠边缘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和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Pall.)DC.〕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在6种渗透势(-0.03,-0.10,-0.24,-0.42,-0.65,-0.94 MPa)条件下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种子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指数、生活力、苗高和根长、组织饱和含水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幼苗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表明,苦豆子和苦马豆种子在适当的干旱胁迫下可以提高其幼苗的抗旱性,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
研究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等因子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16 h/8 h光暗交替时苦马豆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16 h/8 h光暗交替下,25℃/15℃日夜变温是苦马豆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苦马豆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80~130g/kg,最适宜播种深度为0.5~3.0 cm。播深试验表明萌发形成的幼苗为子叶出土型。  相似文献   
8.
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34-13234
[目的]探索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采集于青海省贵德县的苦马豆果实为材料,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该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总含量。[结果]采用微波技术从苦马豆果实中提取出黄酮类物质,对其进行全波长扫描操作,样品在波长510nm处显示最大吸收,吸光度为0.242,计算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2.17%。5次平行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RSD为1.14%。样品液稳定性实验表明,吸光度值在5—45min内基本不变。回收率实验表明,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2.73%。[结论]采用微波技术可提高总黄酮的提取效率。采用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胁迫的加剧,2种豆类种子的吸水速率和累计吸水率显著下降,萌发起始天数推迟,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下降,萌发最低渗透势阈值分别为10%(PEG6000)和20%(PEG6000);2种种子萌发于48 h累计吸水率的回归方程为:y=4.881x2-57.622x+162.71(R2=0.896 7),y=-4.666 7x2+19.67+79.286(R2=0.882 9);随模拟干旱的加剧,幼苗高度、根长、次生根个数和鲜重受到抑制,5%的PEG可促进苦马豆根长、次生根的生长;随胁迫的加剧,幼苗干重、子叶养分转化率和幼苗饱和含水量降低,幼苗根干重和根冠比先升高后降低;吸胀的苦马豆受到干旱胁迫后复水不再萌发,受到20%~30%PEG胁迫的披针叶黄华吸胀种子复水后萌发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赵清梅  余永涛  贝盏临 《草业科学》2012,29(12):1821-1826
为研究苦马豆(Swainsona salsula)中内生真菌的种属分类,对采自宁夏的苦马豆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对分离菌株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从宁夏苦马豆植株的叶和茎中共分离出4个真菌菌株,编号分别为SS_NXB1、SS_NXF1、SS_NXG2、SS_NXA1,因植株未表现出任何病害症状,故确定其为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确定前3株真菌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因菌株SS_NXA1未产生分生孢子及GenBank数据库中缺少同源菌株的分类信息而未确定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