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充分协调环境、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大学生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对策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多年来利用率低的现状,着眼于工作实践,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研究非语言类高校中读者的阅读取向与需求对外文阅览室的馆藏结构调整、读者导读与馆员基本素质培训的意义。为避免立场不同,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天津商业大学外语系200名学生针对其满意度与服务开发的期待值进行调查统计,指出在外文阅览室中开展针对性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普通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开展相关服务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张霖 《湖南农机》2013,(6):262-263
文章探讨了构建黄山市农机校本校特色的机电专业教育模式,发挥职业教育为科技、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的作用,说明了在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工作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但是,目前的选聘机制较为单一,主要以统一考录为主,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中技能不适用、情感待融合等现象。委托培养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选聘方式,可以在农村当年高考生中择优挑选.由县级主管部门与其本人和培养学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学成后派回本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6.
“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黑龙江省开展科教兴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证。文章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应针对该群体深挖服务潜能,拓展服务方式,全方位配合学校培养优秀的“村村大学生”人才,为地区农村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本文客观分析当前形势下学生的现状、特点,指出陈旧管理观念、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指明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改善管理方式等新思路、新措施,对新时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和"学"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两大核心,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这两大核心的主体,从主体的心理需求和客观导向入手,以激励和约束为主要方式平衡本科教学的关系,建立适应性和指向性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妍  胡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53-9855
以陕西省王瑶库区为例,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设计、社会服务与社会关系4个准则层,并对其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为房屋建筑设计>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与社会关系>自然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The study used the 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the satisfaction among urban consumers of teak pole in South Benin, so as to identify the areas where interventions are needed to secure market opportunity for smallholder forestr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five cities; and 223 household-head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systematic sampling, with a random start. Data were collected o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eak pole consumption forms, behaviour patterns, and motivations. Respondents also rated their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for a set of nine attributes on a 7 points Likert scale. Hierarchical ascending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consumer segments; and satisfaction level was analysed per segment, by determining the gap between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for all attributes. Four consumer segm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sociodemographic profiles differed across those segments. Competitive price was an important purchasing motivation across the identified segments. Consumers were dissatisfied with price, availability, knot frequency, bending, length, hardness, and durability of teak pole. The efforts to meet the consumer expectations should be concentrated on building farmers' capacity in silv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ensu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good planting material. The issue of competitive price might be address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efficiency in the value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