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将60Co-γ辐照引入苦瓜的鲜切加工过程,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苦瓜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0.52kGy以上的辐照处理对鲜切苦瓜细菌、大肠菌群、肠炎沙门氏菌(D10=0.33),英诺克李斯特菌(D10=0.29)杀灭效果显著;1.86kGy以下的辐照对鲜切苦瓜色度、硬度的影响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0.52~1.86kGy辐照处理对苦瓜的色泽、气味、质地和滋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0.52~1.86kGy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鲜切苦瓜中的微生物而不影响其感官品质,能满足糖尿病人的食用要求,货架期可达6d。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生菜水培过程中,用混合氨基酸替代20%硝态氮时,不同的氨基酸添加方式和营养液的杀菌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于生菜采收前12 d开始进行,试验设置4个处理:A.替代氨基酸1次全部加入;B.每3 d添加氨基酸替代总量的1/4,共添加4次;C.氨基酸分次添加(添加方式同B处理),每次添加前营养液通臭氧0.5 h杀菌; D.氨基酸分次添加(添加方式同B处理),每次添加前把营养液加热到60-70℃保持10 min进行杀菌,然后迅速把营养液温度降低到常温。结果表明,在不杀菌的情况下,1次添加的产量和品质优于分次添加,但在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分次添加优于1次添加;在分次添加的情况下,杀菌与不杀菌相比,杀菌可以明显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加热杀菌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于臭氧杀菌,臭氧杀菌处理的生菜根系活力、叶绿素等指标高于加热杀菌,但2种杀菌方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治愈母犬胃内异物的同时做绝育手术的效果。对病犬采用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确诊胃内有异物,并通过手术取出胃内异物的同时进行绝育。结果表明:从母犬胃内取出一块大小为2 cm×1 cm×1 cm的石子,并成功给母犬做绝育,术后恢复效果较好。该病例的诊疗经验为临床上犬胃内异物的诊治和绝育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艳明  胡传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60-9060,9062
[目的]研究复合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保鲜蒜米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二氧化氯3种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以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复合保鲜护色液浓度及复合配比。[结果]试验得出,将蒜米浸泡在0.12%的抗坏血酸、0.040%的L一半胱氨酸、150mg/kg的二氧化氯复合杀茵护色中10min,之后沥水装入真空袋中抽真空,包装后的蒜米放在-1~-2℃的冷库储藏,护色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保鲜蒜米的护色储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苍子外植体的诱导方法。[方法]以不同类型、不同采集时间的山苍子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以0.1%氯化汞对外植体处理10 min效果较好,此时外植体污染率为40.0%,死亡率为15.0%;以顶芽以下2~5个芽的茎段进行初始诱导效果较好;1月份为最佳取材时间,此时诱导率高达81.1%,污染率仅为11.7%;初始诱导中,以改良MS+1.0 mg/L 6-BA+0.2mg/L NA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配方。[结论]1月采集的半木质化茎段用0.1%氯化汞消毒10 min后,以改良MS+1.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可较好诱导山苍子幼苗。  相似文献   
6.
复合增强脉冲强光保鲜鲜切荸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强光法处理鲜切荸荠,通过控制脉冲强光处理时间,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处理,检测不同处理对荸荠营养价值成分的影响与改变,检测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苯丙氨酸酶活性及过氧化酶活性、细菌总数、色泽度LAB值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案,以达到最好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处理10 min和脉冲强光处理15 min复合30%乙醇处理的保鲜效果较优,其中脉冲强光处理10 min的后期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楸树的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楸树的4个品种(类型)(圆基长果楸、豫楸1号、豫楸2号和梓树)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豫楸1号和圆基长果楸在MS、1/2MS、N6、WPM、B55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和启动时间确定了该实验的最佳培养基为N6,其诱导率达80%,接种后2 d即启动。(2)外植体的消毒方式采用75%的酒精和0.1%HgC l2双步消毒,4个品种(类型)中豫楸2号的成活率最高,污染率最小。而不同品种(类型)最适消毒时间分别为:圆基长果楸5 min、豫楸1号8 min、豫楸2号7 min、梓树9.5 min。(3)大田栽培的圆基长果楸的污染率是温室栽培下的4~6倍,而成活率仅为温室栽培下的1/4,温室栽培的材料更适于进行组织培养。(4)豫楸1号在30 d内的污染率动态变化表明,外植体在接种7 d后出现污染,而主要污染发生在接种后的第14 d和第21 d。  相似文献   
8.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6种基质,栽培7种树桩盆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1、a2长势最好,可作树桩盆景无性繁殖的基质,也是树木盆景上盆、换盆的好基质,用其栽培的树木盆景病虫少,能达到出境要求;a3、a4、a5只是盆景繁育的基质,用其培育的盆景若在出口前3-5个月换成a1或a2也能达到出境要求;a6是花卉、蔬菜无土培育液体基质,在中小型盆景中也有运用,在大型盆景中因难以固定而较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发酵萝卜条酱菜的生产工艺。[方法]试验从风干脱水后萝卜条的发酵工艺、油炸工艺、调味、水浴灭菌各个环节对发酵萝卜条酱菜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研究表明,萝卜条纯种发酵时最佳食盐添加量均为4%,最佳发酵温度为25℃,乳酸菌最佳接种量为4%,萝卜条含水量为50%;萝卜条油炸最佳温度与时间为150℃和30 s;萝卜条调味料最佳添加比例:黄豆酱1%、酱油1%、糖3%、大蒜和辣椒均为3%;最佳水浴灭菌温度与时间为80℃和15 min。[结论]在该研究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萝卜条酱菜亚硝酸盐含量低、酸甜可口、脆度适中、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