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正>一 引言 森林采伐,首先要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由于这项工作大部分在野外进行,作业范围大,特别是南方山地林区地形复杂,导致外业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航测技术来解决。利用它把大量的外业工作移至室内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设计精度。同时航片上所反映的信息很多,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立体观察,分析,测量和比较,这样在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时,便于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所选择的工艺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可行。由此可见利用航测技术进行森林采伐工艺设计,对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作业精度,以及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应用航测技术进行工艺设计做了些试验,探讨其可行性及适用程度。然而本文仅是最初的探讨,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讲一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两种立体A字架结构草莓营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30-32,163
设计2种A字架结构,对各部位草莓营养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了第1层外(底层),2种结构其他各层草莓的株高、株径、叶面积、叶柄差异很小,各层次新叶数和叶绿素差异不显著;叶片鲜重、干重、比叶重上层与底层差异极显著;相对含水量5层结构的上层与底层差异显著,4层结构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认为:适当提高第1层(底层)高度,可以选择5层A字架结构进行草莓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4.
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冬小麦品种新冬4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375万、300万、225万和150万株·hm^-24种种植密度,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条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穗长、分蘖穗小穗数、叶片SPAD值和Pn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225万株·hm^-2条件下最高,分蘖数、主茎粗、分蘖茎粗、主茎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立体匀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分蘖数、主茎粗、叶片SPAD值和Pn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茎粗和分蘖穗小穗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主茎穗长、分蘖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150万株·hm^-2条件下最高。立体匀播的小麦平均产量、穗数、分蘖数、叶片SPAD值和Pn较条播分别增加9.84%、17.68%、21.40%、7.52%和13.14%。综合来看,立体匀播较条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之配套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从立体化视角出发,介绍了立体化视角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空空间开发等多元空间整合的案例。结合红塔区区域特色,以红塔集团立体停车场与屋顶绿化、世纪乐地地下商业步行街、老城片区海绵工程项目为例,对其城市立体化现状、问题等进行研究,探索城市多元空间整合的路径,对城市立体化发展的趋势和构想进行阐述,以期为红塔区城市立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及长叶香茶菜种子状果实的形状特征相似,呈卵型,大小为0.88~1.17 mm×0.54~0.77 mm,大小顺序依次为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长叶香茶菜;表面具有网状纹饰,但网壁隆起高度不同,高度依次为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长叶香茶菜;遇水后出现粘液质,其中线纹香茶菜与纤花香茶菜的果实均具有较多粘液质,长叶香茶菜只有少数果实具有粘液质,且量多少不一。溪黄草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与上述3种植物明显不同,呈阔卵圆型,大小为1.24~1.60 mm×0.89~1.33 mm;种子状果实表面的网状纹饰粗糙且多皱缩,具有散在的腺点和白色非腺毛,多分布于顶端,由1~3个细胞组成;遇水后无粘液质出现。结果表明,上述4种植物种子状果实在形状、大小、表面纹理及粘液质有无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为4种植物提供一定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丘陵红壤开发中的立体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红壤面积1.62亿亩,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建国以来,我省红壤科研和开发起步早,进展快,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间,成就尤为卓著。坚持农林牧结合,走立体综合开发的路子,是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首先是根据丘陵区的地貌特征,搞好宏观立体布局,建立不同的立体种植群落和立体种养类型;其次是农林牧结合,促进物质多次利用增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第三是林果为主,间套混作立体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并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第四是全面规划,山水田综合治理,治山是根本,治水是关键,治田是基础,应从整体或流域开发治理着眼,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立体栽培对三叶青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三叶青大田平作栽培生长后期茎蔓匍匐在地、重叠郁蔽严重,导致位于下层的茎叶提前衰败死亡而严重影响生长的问题,借鉴立体农业的栽培技术原理,设计立体、平作等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采用立体栽培技术对三叶青的生长效应。[结果]采用立体限根栽培技术能有效改善三叶青田间通风、透气、透光条件,显著提高植株抗病性,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减少死苗率,提高三叶青地下块根产量和品质。[结论]立体限根栽培对降低三叶青病害、提高植株生长、提高单株产量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的观点阐述了立体种植的概念和群体组合原则以及空间结构配置理论依据.根据群落内部受光规律,设计垂直结构;运用群体边际效应规律确定水平结构的幅宽;按照种植计划、植物特性、土壤肥力和农机作业幅宽配置带宽.总结出时间结构的安排,并列举典型模式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立体农业作为现代高效农业模式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了国内食用菌与粮、果、林、菜立体种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以期食用菌在高产、高效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