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地区生态严重退化的荒草坡植被类型和基本实现恢复的近原生林地植被类型中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植物根系的AMF感染率及其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荒草坡的10种植物和近原生林地的9种植物,均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荒草坡和近原生林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平均孢子密度分别为674±221(SE)个/100g土和290±72个/100g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植被类型的主要植物在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以及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方面的差异都极显著。同种植物在近原生林地具有较高的AMF感染率,而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则是在荒草坡为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所调查植物的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与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香格里拉高寒地区饲草生产能力,在小中甸镇开展了牧草混播组合试验.试验设5个混播组合(A1、A2、A3、A4、A5),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对牧草产量和组分进行测定,第2年取混合样对营养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1和A5组合牧草产量显著高于A2、A3和A4 (P<0.05);A3、A1、A5年度间群落组分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强;A2、A4、A5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超过24%.3项指标综合考虑,A1[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nmba)+草地休衣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Grasslands huia)+红三叶(T.pratense)]和A5[安巴鸭茅+雅晴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Yatsyn)+海法白三叶(T.repens cv.Haifa)+普纳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Puna)]适宜在香格里拉高寒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3.
据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香格里拉县天然林面积计918594.2hm^2.乔木林分树种以冷杉、高山松为主,龄组以成过熟林为主.目前,对天然林的威胁因子主要有: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木材低价值消耗,畜牧业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矿产及水电资源开发.籍此提出对天然林的保护对策:提高林火监测和控制水平,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防,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加林区群众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4.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等4种退化程度的森林群落,以未退化的原生森林群落为参照,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观测样地,测定其林内不同季节(月)及一日各时点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因子,以研究本区不同退化程度森林群落的空气温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空气温度在同一季节和同一时点的变化均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林内空气湿度则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的特点。同时,空气温度和湿度两因子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基本上呈现极度退化森林群落>重度退化森林群落>中度退化森林群落>轻度退化森林群落>未退化森林群落的规律。即随着退化程度的降低,原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越小、越稳定,森林群落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越显著。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退化程度越低、结构复杂和林冠层较高的森林群落,其降低辐射、降温、保湿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传统人工种植羊肚菌对经济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云南省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五境乡,经过村民长期的试验和实践,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得到了成功的人工种植与推广.2010年8~9月,为了了解五境乡羊肚菌人工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该乡的羊肚菌种植“示范村”一仓觉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仓觉村具有悠久的羊肚菌分布、收集与栽培历史;羊肚菌的种植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当地羊肚菌的种植以传统方法为主;随着羊肚菌种植面积的扩大,羊肚菌对当地人民的生计和经济收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需要砍伐一些森林资源作为栽培料,羊肚菌的种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森林的替代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了促进羊肚菌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当地村民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对栽培料森林资源的采伐方式为伐大留小和砍密留稀,村民在退耕还林地上自发种植大量的栽培料木材资源,并开始尝试其他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香格里拉高山松为例,探讨因子分析在林地更新评价中的应用。分别使用单位面积株数和多指标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林地更新评价结果,探寻2种方法得出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和传统的以单位面积株数进行评价不同,使用多指标因子分析进行林地更新评价,能够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株数与幼苗长势状况信息,可得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西北部横断山系的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土壤特性以及土壤利用格局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类型多样,林下土壤土层深厚,粘粒含量高,养分丰富.土壤发育过程以高山寒冷环境下的有机质积累为主,有机炭含量较高,20cm以下的土壤深层仍高达7.3%.尽管气候寒冷使土壤利用性能受到限制,但开发为农业利用土壤后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12.1%降至2.9%,耕后的撂荒地下降了5倍,过牧超载、自然干扰如火灾也引起土壤养分下降.针对土壤退化状况和土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特性及其人为活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田昆  贝荣塔  常凤来  陆梅  莫剑锋 《土壤》2004,36(2):203-207
分析了长江上游香格里拉大峡谷的土壤特性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峡谷土壤垂直分异明显,从海拔2000 ~ 5545 m分布有9种土壤类型。土壤C/N比值较大,反映了以有机质积累为主的土壤发育过程。自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00 g/kg,垦为坡耕地降至28.7 g/kg,撂荒地降至22.3 g/kg,旅游活动、过牧超载等人为干扰同样引起生态退化,自然干扰如火灾也引起土壤养分下降。另外,气候寒冷造成土壤利用性能受限,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难于恢复,对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这一生态敏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2009年野外实测样方数据,对其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栎类林、云南松林4个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其总生物量为13 745.23万t,总碳储量为6 762.13万t,平均碳密度为88.9 t/hm2.其中云冷杉林生物量最大,占全县总生物量的50.3%,其碳密度也最高,为113.31 t/hm2.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森林植被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矛盾,为建设多功能相互结合、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分析研究待恢复林地的形成及分布特点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实施森林景观建设的内容框架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