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荸荠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荸荠叶状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荸荠的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RAPD—PCR扩增要求。建立了荸荠RAPD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各有关成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5mmol/L Mg^2+,1.0UTaqDNA聚合酶,0.2mmol/L dNTPs,1μmol/μl引物,1.5ng/μl DNA模板。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37℃退火30s,72℃延伸60s,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2.
节瓜蓟马的新天敌——中华微刺盲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首次发现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wh捕食节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且对田间节瓜蓟马种群数量的减少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该虫的形态特征、捕食过程和取食范围。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为多食性昆虫,能取食多种小型昆虫及多种昆虫的卵:在田间,中华微刺盲蝽与节瓜蓟马数量的跟随现象明显;通过释入盲蝽,能使节瓜蓟马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 (CampylommachinensisSchuh)对节瓜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并通过室内模拟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微刺盲蝽的空间捕食效应 ,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 :微刺盲蝽 4、5龄若虫对节瓜蓟马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 ,微刺盲蝽成虫对节瓜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Ⅰ型 ;盲蝽的各个虫态中 ,捕食能力大小顺序为 :成虫 >5龄若虫 >4龄若虫 >低龄若虫 .中华微刺盲蝽是我国南方控制瓜类和茄类害虫节瓜蓟马最有潜力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微刺盲蝽的食性及植物寄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微刺盲蝽是一种动植物食性盲蝽,可取食多种小型柔软的节肢动物,同时也吸食少量的植物汁液。通过2000-2003年在广东省的田间、果园、公园和弃置地的调查,发现12科36种植物为该盲蝽的植物寄主,其中有30种约占总数的83%为新记录的植物寄主。同时讨论了中华微刺盲蝽植物寄主的特点以及植物寄主的多样性对保护和利用该盲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进行了中华微刺盲蝽4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采用Michaelis-Menten-Ⅱ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并利用捕食潜能A、猎物半饱和密度F两个参数评价中华微刺盲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密度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的捕食潜能分别为161.290 3、78.740 2头/d和76.923 1头/d,猎物半饱和密度分别为155.612 9、87.007 9头和70.292 3头。本研究表明,中华微刺盲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潜在的捕食量大,控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可捕食菜青虫卵,随着虫龄的增长,日捕食量逐渐增大.30%~60%菜青虫卵被刺吸,但卵汁并没有被完全吸干.在遮荫条件下盲蝽取食卵量增加.温度在25~30℃中华微刺盲蝽对菜青虫卵的取食量最大,相互干扰会降低中华微刺盲蝽对菜青虫卵的寻找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华微刺盲蝽在黄瓜植株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微刺盲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华南地区分布极为普遍。本文通过计算Iwao聚片回归、Taylor幂法则等聚集强度指数,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与密度有关,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聚集原因分析表明:当种群密度不太大(m<1头.叶-1)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即由它的食物节瓜蓟马的聚集特性引起:当种群密度较大(m≥1头.叶-1)时,聚集原因由节瓜蓟马的聚集特性和它本身的聚集特性引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