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A large number of nature resources have fosteredhuman beings in the world. However, during the lastfew decades these nature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were subjected to various anthropogenic pressuressuch as plantation, de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ofhydro-electric project, overgrazing and exploitation andother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He Youjun, et al, 2004b;Li Ang, et al, 2002; Swamy, et al, 2000). In order toprotect 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 we have to faceth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2.
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修复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混播比例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尚不明确。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分别按1∶1∶1(M4),2∶1∶1(M5),1∶2∶1(M6),1∶1∶2(M7),2∶2∶1(M8),2∶1∶2(M9)和1∶2∶2(M10)建植混播人工草地,并以各组分单播为对照,研究生产力、物种多样性、超产效应、多样性净效应(包括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并采用多准则决策模型-TOPSIS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佳混播比例,以期为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的生物量,但显著低于垂穗披碱草单播处理,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在M5、M8、M9和M10处理较高。而地下生物量在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混播处理中,仅M5、M8、M9和M10处理存在超产,达40.4~71.1 g·m-2。M4和M6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小于0,说明由于物种竞争导致群落减产。而M7~M10混播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大于0,说明物种生态位的互补使得群落高产。M8和M9处理中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了超产效应,而M5和M10处理中主要由互补作用主导超产效应。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M6、M7和M10混播处理中较高。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M10混播处理不但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还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是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的理想混播比例。  相似文献   
3.
“黑土滩”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气象条件、海拔范围和区域特征,其主导因素是草场超载过牧、乱采滥挖、鼠害破坏以及冻融、风蚀和水蚀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析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支持、生产经营、草地资源、畜种资源、品牌资源优势,针对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缺少有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草场退化制约有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知识的问题,提出符合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发展有机畜牧业,提升牧民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牧民对环境保护的响应是生态保护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主体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成效和可持续性,是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约283户藏族牧民通过翻译进行结构式访谈,采用Logistic模型从主体角度探讨了牧户愿意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域约87%的牧户认为生态保护对牧户有好处,但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近70%的牧户是在政府主导下基于有限理性而被动的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2)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意愿主要受当地政府的保护力度及牧户对生态保护外部性的认知水平、生计水平、外界接触程度、工作机会的正影响,并受牧户的年龄、离中心城镇的距离和区域气候恶劣情况等因素的负影响,系数依次为:2.22、3.98、1.93、2.26、1.48、-1.63、-2.43、-0.92。(3)牧户的生计水平、退化感知和外部性认知是影响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牧户出于自身利益和未知风险考虑下被动的响应,更是当地政府的环境知识宣传和保护投入影响下个体的抉择结果。(4)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解决牧户的单一化生计问题,构建完善地生态补偿机制让牧户分享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效益,并激励牧户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生态保护、牧户幸福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植物生态学原理,在设置样地、建立样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角规法对三江源区10个典型乔木林样地蓄积量、每木检尺法对三江源区10个典型灌木林样地生物量、收获法对三江源区10个典型草本样地生物量进行年度连续监测,在同期、同空间、同尺度条件下发现:2006年度乔木林蓄积量相比2005年稍有增长,2006年度灌木林生物量相比2005年有增有减,2006年度草本生物量相比2005年均有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2006年较2005年平均气温升高0.2-1.0℃、蒸发量增加54-334mm、年降水量减少60.7-164.5mm。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方法]测定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2种草地类型,不同退化草地的群落特征,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结果]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群落地上植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在各级草地内变化不明显,但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呈下降趋势,毒杂草比例明显上升,草地质量指数明显下降,甚至成为负值,草地的利用价值趋于0。[结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共选取有代表性的12个样点,采集土层0~15cm,15~30cm的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可培养真菌的计数和分离,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以及群落相似度等指标对不同生境土壤中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的数量和类群差异明显,数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灌丛草地嵩草草地藏嵩草草地禾草草地;在4种生境土壤中共分离获得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17属,禾草草地土壤中群落的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除均匀度指数外,藏嵩草草地土壤中群落的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毛霉属、镰孢菌属、被孢霉属、青霉属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属于广适性物种;而亚隔孢壳属、梭孢壳属、腐质霉属等的生态位很窄,属于狭适性物种,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禾草草地与藏嵩草草地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群落的相似性最低,灌丛草地和嵩草草地相似性最高。土壤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类型的特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贺福全  陈懂懂  李奇  霍莉莉  赵亮  李春丽  陈昕 《草地学报》2021,29(12):2808-2816
草畜平衡管理是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草地承载力的核定是草畜平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估算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可食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的季节变化,并核算了可食牧草和粗蛋白的理论承载力。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分别为20.84,89.86和50.27 g·m-2;可食牧草承载力分别为1.18,2.21和0.69(标准羊单位·ha-1,Sheep unit·ha-1,SHU·ha-1);平均粗蛋白产量分别为2.63,10.11和1.94 g·m-2;在维持基本代谢或45 kg标准羊体重不变情况下,平均粗蛋白理论承载力分别为8.30,4.98,0.89 SHU·ha-1,和4.76,2.85,0.51 SHU·ha-1。依据粗蛋白承载力高于可食牧草承载力及东部和东南部向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分布格局,建议在东部农牧交错区合理利用天然草地,适度开发耕地,籽实体农业转向营养体农业,实现东部和中部地区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的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三江源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6年间采集的2055个草地野外监测数据校正并构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反硝化-分解)模型参数库.通过模拟三江源草地总生物量在两种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气候情景下的时空变化,探究了气候因子对草地总生物量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三江源不同区域草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放牧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总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690,RMSE=96.414 g·m?2,P<0.001),模型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实测数据.2)两种气候情景对比,RCP 8.5气候情景下温度增幅要高于RCP 4.5的气候情景,而降水量增幅则低于RCP 4.5的气候情景.3)在RCP 4.5和RCP 8.5两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草地总生物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生物量模拟值分别下降了16.91%~18.51%和23.82%~26.44%.气候变化是导致草地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潜在的气候变化并制定相应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