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龙须草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用7种常用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龙须草(Eulaliopsisbiuaia Retz)种子发芽与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众药剂中仅爱多收1500~3000倍对出苗有显著作用(P<0.05);发苗灵100~200倍及KH_2PO_4500倍位居其次,但效果经统计分析不显著。KH_2PO_4与爱多收并用可能会有增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红外光谱概率神经网络的诃子产地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压缩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8.054%.以前3个主成分作为网络输入,诃子产地类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同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扩展常数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对40个诃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红外光谱法结合神经网络可作为中药材产地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斑茅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为30 000个,克隆重组率为99.2%;随机从文库中挑取3500个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断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500 bp以上的有463个克隆,500 bp以下的有3 037个克隆,平均长度约450 bp; 通过随机对16个文库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3个克隆与ATP-NAD kinase、Aldo/keto reductase和锌指蛋白高度同源,3个克隆没有同源性,10个与逆境相关,是功能未知的EST。选择编号为EL0149和EL0145两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EL0149克隆为干旱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而EL0145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无明显的的杂交信号。说明本研究克隆的SSH文库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利用SSH文库结合芯片表达谱分析解析作物水分胁迫下的相关抗旱基因网络。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斑茅3个关键逆境适应相关基因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机制。【方法】已克隆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甜菜碱脱氢酶3个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基础上,应用定量PCR技术,对这3个基因在不同胁迫时间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斑茅的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甜菜碱脱氢酶基因表达在初期均受抑制,后期表达持续上调,但甜菜碱脱氢酶基因受水分诱导表达较前两个基因明显。【结论】这可能暗示着在斑茅中,脯胺酸和甜菜碱的合成受水分胁迫诱导,而甜菜碱的合成相对脯胺酸和多胺受水分胁迫诱导影响更大。这些研究为斑茅抗旱的分子机制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Unharvested stubbles or harvested straw of rice (Oryza sativa L.) gets incorporated into soil and interferes with the seedling growth of crop plant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rice straw, either through releasing allelochemicals and/or through manipulating soil properties, influences seedling growth of Phalaris minor Retz., a non-native weed largely restricted 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ields. One hundred twenty grams of soil was amended with rice straw (0.5, 1, 2, 4, or 6 g/pot) and its effect on fresh shoot biomass of P. minor was examined. Any modification of rice straw phytotoxicity through the use of washed rice straw, activated charcoal, soil sterilization, or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as also studied. We carried out chemical and microbial analysis of soil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soil properties in influencing P. minor growth. Incorporation of rice straw into soil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P. minor through modifying soil properties.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total phenolics was observed in soil amended with rice straw. Activated carbon or washing of rice straw, however, could not ameliorate the phytotoxic effects of rice straw. Our results provide initial evidence that rice straw restricts P. minor growth by manipulating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Authors contributions IJ conceived of and supervised the study, and wrote the paper; SK carried out the work.  相似文献   
6.
使用不同种类及用量的护绿剂,采用烫漂、常温浸泡及真空渗透等护绿措施,对水蕨菜护绿效果进行比较。将水蕨菜装袋后,分别于85,95,105℃及不同时间下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为250mg/kg的硫酸铜作为护绿液,在95℃温度下烫漂1.5min,护绿效果最好;而最佳杀菌式为:10'-15'-10'/105℃。所得水蕨菜软罐头在室温下可贮藏12个月,绿色保持不变,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0.03,0.04,0.05,0.06MPa4种真空度,在50,60,70℃温度下分别对云南野生水蕨菜进行脱水干燥处理,测定了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不同干燥时间下的蕨菜品质,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度0.05MPa和温度60℃是水蕨菜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其复水最佳条件为温度50℃,时间80min。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为农田恶性杂草, 对其科学、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世界性难题。本文以小子虉草为试验对象,在温室条件下采用de Wit取代法,研究了其与小麦、蚕豆和油菜3种农作物在不同混种比例下, 小子虉草的表型可塑性与竞争效应, 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对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控制能力。结果表明, 除混种比例对小子虉草的分枝数和主穗长度影响不显著外(P≥0.05), 作物种类、混种比例以及二者交互对小子虉草的株高、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0.001)。在油菜混合种群中, 小子虉草的株高显著大于按同等比例与小麦、蚕豆的混合种群及其单一种群的株高, 但分枝数、主穗长、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则显著小于按同等比例与小麦、蚕豆混种时植株的上述指标。3种作物按不同比例与小子虉草混种时, 小麦、蚕豆和油菜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0, 表明3种作物与小子虉草在田间以种间竞争为主; 小子虉草与蚕豆以各种比例混种、与小麦以1∶1和1∶2混种时, 其相对产量均大于1.0, 表明此时以其种内竞争为主; 油菜混合种群中小子虉草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0, 表明此时以种间竞争为主。在混种比例大于1∶1时, 小子虉草与油菜的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小于0, 表明此时油菜的竞争能力大于小子虉草, 而供试其他条件下小子虉草与供试作物的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大于0, 说明小子虉草对小麦、蚕豆及低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油菜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油菜对小子虉草具有较强的竞争抑制作用, 在油菜混合种群小子虉草的分枝数、主穗长、主穗种子数、剑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降低, 因此在小子虉草入侵地大面积种植油菜有抑制小子虉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真实性进行ITS鉴定,同时在水分胁迫下对斑茅及其杂种后代的生理进行研究,参照已建立的甘蔗抗旱鉴定技术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崖城96-40、崖21号、崖城01-3和崖城01-6等都是斑茅的真实杂种;海南92-105(斑茅)、崖城92-77(斑茅)都表现为高抗或特抗,可见斑茅具有很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 (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 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 79 %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