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钰  姜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30-3531,3534
依据价值分析理念,对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区划分析,并构建了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G+X"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且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存在很大困难,以免耕为例构建了该项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实证研究区域,在利用GIS技术的基础上采取AHP加权法、聚类分析法等对其进行了免耕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区划结果.为其他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概述生态经济分区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黄土高原进行生态经济分区的重要意义.选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22个指标, 以行政县(区)为单元, 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GIS相结合的分区方法, 把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带即南部暖温带半湿润农林生态经济带(Ⅰ)、中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农林牧生态经济带(Ⅱ)、西北部温带半干旱农牧生态经济带(Ⅲ)、北部温带干旱半干旱农牧生态经济带(Ⅳ)和18个生态经济区.通过该研究的实践, 不仅可为后续有效布设黄土高原的生态经济项目提供参考, 而且可为较大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In the 1970s unexpected forest damages, called “new type of forest damage” or “forest decline”, were observed in German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s implemented a forest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early 1980s, in order to monitor and assess the forest condition. Due to the grow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forests, in 1985 the ICP Forests was launched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CLRTAP)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 The German experience in forest monitoring was a bas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monitoring system. In 2001 the interdisciplinary case study “concept and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n forests”, funded by 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centrated on in-depths evaluations of the German data of forest monitoring.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a)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the vitality and functioning of forest ecosystems, (b)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st vitality, and (c) the clarification of cause-effect-relationships leading to leaf/needle loss. For these purposes additional data from external sources were acquired: climate and deposition, for selected level I plots tree growth data, as well as data on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articular time series analysis (crown condition, tree growth, and tree ring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climate and deposition are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as well as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oil, tree nutrition and crown condition data. Methods to combine information from the extensive and the intensive monitoring, and to transfer process information to the large scale should be elaborated in future.
Sabine AugustinEmail:
  相似文献   
5.
根据宣城地区1981~2010年茶叶产量与气象、土壤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结合宣城全市区域站2012~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筛选出茶叶区划指标为6个气象因子(≥10℃有效积温、3~4月份降水量、3~4月份平均气温、夏季低云量、冬季总云量和干燥度)、3个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及坡度、坡向)和2个土壤因子(土壤质地和土壤pH),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宣城地区茶叶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将宣城地区茶产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宣城地区茶树最适宜区面积61.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0.5%,主要集中海拔高度在193~401 m的山区;茶树适宜区面积6 694.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54.2%;茶树一般适宜区面积5 593.4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45.3%。  相似文献   
6.
根据蚕业区划的原则,将重庆蚕桑产区分成4个较独立的区划类型,总结不同蚕区的生产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宁德市沿海越冬热量条件发展晚熟龙眼荔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文  蔡文华  王加义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4):239-241,24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宁德市沿海晚熟龙眼荔枝宏观避冻环境和特殊的局地避冻小气候,并结合坡向、坡度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做出区划,提出建设宁德市晚熟龙眼荔枝生产基地的建议,为当地政府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规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君 《山西林业科技》2019,(2):17-18,28
笔者以山西杂种榛子引种示范取得的成效为依据,对杂种榛子在山西的发展进行了区域划分,按照自然地理特点可将山西杂种榛子的栽培区域分为高寒冷凉栽培区和气候温和栽培区。认为达维是山西杂种榛子的主栽品种,辽榛3号、晋榛1号是山西杂种榛子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丹  孟军  吴秋峰 《大豆科学》2019,38(3):399-406
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发展大豆种植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温度、降水、日照,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气候适宜度。基于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全省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北部高寒地区的温度适宜度偏低(低于0.30),大豆种植宜选取耐寒性强、发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中、南部地区各项气候适宜度均高于省内均值,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适宜发展大豆种植业。最终基于区划结果及区域气候特征,对各区域大豆种植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电视传媒的产业属性、西部的区位优势、国家的政策环境诸方面论证了欠发达区域电视传媒经济超常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实施科学的定位战略,善于运用各类文化资源,各种市场经营手段,尽可能地综合发挥相对优势”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