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resh aerial tissue and roots of 14 wild plants in Okinawa prefec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which causes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A 70% aqueous ethanol extract of fresh aerial tissue of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showed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R. solanacearum . This extract also show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pathogens causing common scab of potato and soil rot of sweet potato.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could be extracted with hot water, and was effective against R. solanacearum in soil. In the field test, a treatment combining incorporation of dried aerial tissue into the soil and solarization was highly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 carolinianum L. could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agent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相似文献   
2.
王军  韦爱梅  孙思 《林业科学》2007,43(7):51-54
通过接种青枯菌与非病原的大肠杆菌,对2个桉树无性系和1种非寄主树木的根表吸附菌量及根内含菌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枯菌对感病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多于对抗病寄主和非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对感病寄主根部的侵入量多于对抗病寄主但少于对非寄主根部的侵入量;病原菌较非病原菌对感病寄主根表的吸附量大,但二者对感病寄主根部的侵入量则依据根部伤口的有无而互有高低.青枯菌接种24 h内,感病寄主根表吸附菌量和根内含菌量呈上升趋势,在抗病寄主及非寄主根表的吸附菌量和根内含菌量却呈下降趋势.从统计学上看,青枯菌对寄主根部的吸附和侵入都显示出了一定的选择性,但由于病原细菌能够大量地吸附和侵入抗病寄主和非寄主根部,非病原细菌也能够大量地吸附和侵入桉树根部,因此这种选择性的生物学意义不大,青枯菌对桉树根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3.
四种桉树青枯菌DNA提取方法及PCR检测灵敏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带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桉树组织为材料,采用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抽提青枯菌DNA,同时利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比较了4种DNA的提取方法及PCR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煮沸法和热裂解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检测灵敏度较低,检测限分别为104CFU/mL和103CFU/mL;简化提取法和试剂盒法检测效果较好,均可检测到102CFU/mL的青枯菌;简化提取法比试剂盒法操作更简单,检测成本低,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及其生化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治理浙江省杭州地区桑树上严重发生的新病害,开展了病原及其特性研究。从临安市和桐庐县的青枯桑树上分离出15株致病细菌,经25项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RAPD-PCR鉴定及与4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桑青枯病是由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属于生化型Ⅴ和Ⅳ,它们在15株分离菌中分别占73.3%和26.7%。同时,在该病原细菌的鉴定中,建立了简便易行的桑青枯病病原细菌致病性测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重庆黔江烟草田间分离获得一株烟草青枯菌拮抗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wu31 2(简称swu31 2)。采用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对烟草青枯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swu31 2突变菌株。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其在烟草根、茎和叶表面及内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wu31 2能在烟草各组织的表面及内部定殖。该菌株在烟草各组织内部的数量均表现为“由增到减”的趋势。在接种后第8天定殖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20天各组织内的数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105 cfu/g 以上)。同时,在接种20 d后,烟草的根、茎和叶的表面仍然可以检测到swu31 2的存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wu31 2的菌液和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先施swu31 2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好于农用链霉素(51.25%),分别为60.87%和 60.32%,而后施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也分别达39.50%和20.90%。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GPR)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而降低病害。本研究旨在(1)确定不同AMF与PGPR组合中,菌间相互作用的关系;(2)评价不同AMF与PGPR组合促进马铃薯生长、降低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危害的效果;(3)初步探索最佳AMF与PGPR组合降低马铃薯青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单接种AMF或PGPR相比,一些AMF与PGPR组合能够促进AMF的侵染和PGPR在马铃薯根围的定殖; AMF与PGPR组合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如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上干重、薯块重),其中以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Gm)与PGPR芽孢杆菌(Bacillus sp.)M3-4菌株组合以及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 Gv)与 M3-4菌株组合促生效果最好。另外,接种AMF和PGPR的组合不同程度降低了马铃薯青枯病的危害,其中也以Gm与M3-4和Gv与M3-4的组合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分别为65.2%和69.5%。并且,后者处理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Gm与M3-4以及Gv与M3-4的AMF和PGPR组合能够协同作用大幅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诱导其防御反应而降低马铃薯青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抑菌圈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g/mL时,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53.67%。大蒜根系分泌物4种成分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2,6-二异丙基苯酚>二烯丙基二硫>2,6-二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2,6-二异丙基酚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和5mmol/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99.66%和100.00%;在盆栽试验中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后7 d和14 d后,其防效分别为34.75%和31.35%。因此,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成分均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大蒜作为轮作或间作作物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机理,以及大蒜根系分泌物和2,6-二异丙基酚作为烟草青枯病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烟草青枯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内的大量微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植物特定部位,因而与植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些微生物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有望成为生物防治有潜力的微生物。内生细菌是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之一,具有在植株体内分布广、定殖能力强、防效好以及增殖和扩散快等优点,因而成为发展前景很好的植物病害生防菌。  相似文献   
9.
从广东省韶关和梅州2个烟草产区采集了来自8个县市的共38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病菌的生物型、致病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全部为生物型Ⅲ。通过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系3等4个烟草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将广东烟草青枯菌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占78.9%;强致病力菌株占13.2%;弱致病力菌株占7.9%。从116个RAPD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对38个烟草青枯菌株DNA的RAPD分析,扩增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主要聚集在0.3~4.0kb之间。聚类分析这38个菌株可分为2个组群,即组群A和组群B。组群A中又可以分为7个亚组(A1、A2、A3、A4、A5、A6、A7);组群B也含有4个亚组(B1、B2、B3、B4)。研究结果还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菌株RAPD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区域、生物型和致病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生物型不能反映烟草青枯菌菌系的差异。 04—0463—06  相似文献   
10.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