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篇
  94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紫薯174 是以浙紫薯1 号为母本、浙紫薯3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 紫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 个,大中薯率82.7% 以上,熟食味好,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茎线 虫病和薯瘟病;每667 m2 鲜薯产量1 913~2 359 kg,薯干产量549~736 kg;花青素含量为714.5 mg · kg-1(FW)。适宜在湖 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萌发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隋益虎  张子学  邢素芝  陆晓民  郭正明 《种子》2005,24(1):19-20,23
用6种温度(40、35、30、25、20、15℃)处理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进行发芽试验(以日本天鹰椒作为对照),研究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透性(PMP)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色辣椒YN 99007的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40℃和15℃下发芽优于对照品种;抗逆温生理特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通量的实测与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氮淋失是氮素循环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获得准确的氮淋失通量是当今农田氮循环研究中必不可少而又较为困难的工作之一。紫色土土层薄,土壤氮素难以蓄存,加之降水丰富,下伏透水性较弱的母岩,淋溶水达到母岩后难以垂直下渗而沿土壤岩石界面出流、汇流形成壤中流,紫色土氮素淋失主要表现为氮素随壤中流迁移流失。DNDC模型是基于过程的一种土壤碳氮循环模型,常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模拟,但其应用于氮素淋溶的验证与测试不足。本文利用大型坡地排水采集器(lysimeter),测定紫色土坡耕地淋溶水量(壤中流流量)和氮素淋失通量,并利用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小麦玉米季累积淋溶水通量为323.6 mm,径流系数33.3%,氮素淋失量为36.93 kg.hm 2,占全年氮素施用量的13.2%。壤中流流量与氮素淋失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P<0.05)和0.972(P<0.05),Theil不等系数分别为0.07和0.1,降雨量、土壤孔隙率和施氮水平是氮流失模拟的高敏感性参数。DNDC模型应用于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通量的模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DNDC基于过程模型的优势可以描述持续降雨条件下的氮淋失过程,未来可通过进一步的验证,测试DNDC模型应用于氮淋失过程及区域氮淋失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横坡和顺坡耕作对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分析探讨了紫色土横坡和顺坡两种耕作模式下表层(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为紫色土区坡耕地的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横坡耕作下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比顺坡耕作高38.99%,而土壤分散性D值为顺坡耕作的1.64倍,横坡耕作抗蚀性大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顺坡耕作增加3.62%,>5 mm、5~3 mm、3~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均高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显著提高>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下团聚体结构体破坏率较顺坡耕作减少3.0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顺坡耕作的1.39倍。2种耕作模式下0.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0.25 mm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百分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均在0.5~0.25 mm粒级下达到最小。横坡和顺坡耕作模式下2~1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横坡耕作较顺坡耕作能够显著增加紫色土>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且对有机碳的固持作用更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化学结构稳定、水溶性高、运移能力强,对水体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在有机质含量低、大孔隙度高、导水性好的紫色土地区,风险更加显著。为研究TCP在紫色中的迁移规律,该研究依据紫色土的典型耕作类型,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国家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采集3组土样(小麦-玉米轮作的坡地、水稻-油菜轮作的水旱农田和萝卜-白菜套种的菜地),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并采用稳定流场饱和均质土柱的易混合置换试验研究TCP的动态迁移过程,最后对其迁移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呈线性,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的吸附系数分别为1.94、1.22和1.02 L/kg,且黏土含量和矿物组成是主要影响因子;TCP的出流平衡浓度分别为初始浓度的77%(坡地)、84%(水旱农田)和92%(菜地),相应的平衡时刻分别为2.88PV、4PV和6.5PV,表明TCP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较高;用非平衡两点对流弥散模型模拟TCP在3种耕作条件下迁移,表明TCP以瞬时吸附为主,其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分形系数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依次减小,但一阶动力学常数依次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索TCP在紫色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预测防止TCP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4种典型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系统分析各种生物埂的土壤抗冲性。结果表明:(1)各种生物埂径流含沙量随着冲刷时间的继续出现“先急剧减小后平稳减小直至稳定”的变化趋势。在冲刷0~3 min,各生物埂土壤的径流含沙量均较大,随后径流含沙量平稳变化并趋于稳定。(2)生物埂抗冲刷过程可划分为快速冲刷阶段(0~3 min)、慢速冲刷阶段(3~20 min)和平稳冲刷阶段(20~28 min)3个阶段。生物埂土壤抗冲性随着冲刷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两者之间可用幂函数表示,其R2值在0.848 7~0.989 9。(3)各种生物埂土壤抗冲性随着坡度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2=0.790 7,N=12,p < 0.001),可用幂函数表示。研究结果可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合理布置及其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壤水平一维入渗推求紫色土水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不同质地的紫色土,通过室内土壤水平一维入渗试验,探讨简单入渗法和入渗特性法推求水动力学参数对于紫色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简单入渗法和入渗特性法推求的水动力学参数中,水分特征曲线准确性较高,水分扩散率和非饱和导水率准确性较差。简单入渗法推求的水分扩散率和非饱和导水率均低于实测值1~2个数量级,但推求值与实测值曲线趋势较为一致。入渗特性法推求的水分扩散率和非饱和导水率在高含水量小于实测值,在低含水量大于实测值,推求值随含水量变化趋势响应缓慢。  相似文献   
8.
Purple flowering stalk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purpurea Hort.) w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recalcitrant species f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Brassica crops. Conditions for reliable induction of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were studied in 12 genotypes of purple flowering stalk. A treatment of short heat shock to microspore by incubating at 32 °C for 18 h was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microspores, sustained cell divisions, and further induced embryogenesis. Subsequently, the reduced concentration of macro salts (1/2 NLN) provided an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ids.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microspore embryoid development, 10 genotypes responded to microspore culture with the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7 to 70.5 embryoids per dish. However,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9 genotypes, and more than 75% these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double haploid. This report establishes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microspore culture and offers great potential for DH breeding in purple flowering stalk.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杂种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优良紫鞘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紫鞘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Z519共含有16个代换片段,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平均长度为6.85 Mb。Z519在芽鞘3 mm时鞘尖呈现紫色,其后在叶鞘、叶缘、茎维管束和柱头等部位出现紫色线条,而日本晴各部位均为绿色。Z519叶鞘中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日本晴,剑叶中没有显著差异。与受体日本晴相比,Z519的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主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主穗长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以日本晴与Z519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紫鞘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紫鞘表型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位于第1染色体In Del标记L03和SSR标记L01之间37.8 kb的区域,被命名为PSH1。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Z519在一个编码质体ATP/ADP转运蛋白的LOC_Os01g45910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第238~252碱基的GTG重复区又多插入了GTG 3个碱基,导致增加了一个甘氨酸。q 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其表达量在Z519中明显降低,初步确定LOC_Os01g45910是PSH1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为PSH1调控花青素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对‘紫花’海棠、乌桕、红叶石楠、梓树叶片的结构性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功能性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4 种供试植物在高温干旱环境下,0.1%用量保水剂能显著改善叶片结构和功能性状。而随保水剂用量的继续增加,4 种植物的叶性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中在0.2%保水剂用量下,红叶石楠和梓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继续显著高于CK或0.1%用量,在0.3%用量下,2 种植物上述指标大多接近于0.2%用量,而‘紫花’海棠和乌桕在0.2%~0.3%用量下已显著下降到接近CK水平。这表明,红叶石楠和梓树比‘紫花’海棠和乌桕较能适应水分较多的环境。而‘紫花’海棠和乌桕水分利用效率在CK条件下显著增大,则表明两者较能适应干旱环境。4 种植物比叶面积在CK和不同保水剂用量下的显著变化表现出适宜水分条件下植物获取资源促进生长的能力和水分胁迫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