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density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juvenile red swamp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 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ensity on both the period between moults and the increment per moult at high densities without food limitatio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juvenile crayfish at five densities (20, 40, 60, 80 and 100 crayfish m?2). Density clearly affected crayfish growth. The impact of density on final weight was higher than on total length increase, growth rate and final length (FL) (by decreasing order of effect). When comparing minimum and maximum densities, we observed that FL suffered a 34% reduction. Number of moults, mean intermoult period (IP) and surviva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ensit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P and the percentage of increment per moult are affected by the size of crayfish before moult and we provide equations for these relations. Our findings are relevant both for crayfish aquaculture management and for the management of wild or harvested rice‐field crayfish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估广西南宁周边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南宁的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埃及群体(AJ)、良庆群体(LQ)和上林群体(SL),以及湖北荆州(JZ)和江西湖口(HK)的群体各1个,采用形态学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8.59%,雄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3.60%;3个南宁群体(AJ,LQ,SL)与JZ群体聚为一类,3个南宁群体间具有较高的形态相似度。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AJ群体和LQ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SL群体和HK群体次之;LQ群体与SL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最小。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克氏原螯虾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国外引种或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杂交可能是提高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克氏原螯虾田块水体菌群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田块水体细菌的影响,通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施用化肥(CF)、有机肥(OF)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OM)等3种施肥模式的水体细菌进行检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田中主要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优势菌属为Sporichthyaceae hgcl_clade、Limnohabitans、Polynucleobacter、Alpinimonas、Comamonadacea和Hydrogenophaga。在3种模式中,施用有机肥的田块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的田块,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田块,与施用化肥田块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模式下,水体微生物具有更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机肥与腐熟鸡粪配施虽然会降低水体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但是腐熟鸡粪与有机肥配施会大大降低蓝藻细菌的丰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组与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组水体细菌群落相似度更高。对稻田水体细菌与水体理化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对水体细菌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总氮、pH和总磷。研究结果为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为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69 mg/L、22.69 mg/L、18.92 mg/L、15.19 mg/L,安全浓度为1.52 mg/L.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对氟的蓄积性和可释放性,将220尾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养在含氟化钠0.00(对照)、0.05、0.50、5.00mg/L的水箱里,进行为期6周的暴露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随后用自来水饲养进行为期4周的释放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样品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体内氟的蓄积量。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氟有蓄积性,水体环境氟含量越高虾体蓄积越多,在染毒水体饲养时间越长蓄积越多,而且主要蓄积在虾的甲壳和肝脏内;克氏原螯虾对氟有可释放性,但释放的速度很缓慢。  相似文献   
6.
黄孝湘  李建华  杨明生  汪宜宇  陈义勇  李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6-12538,12540
[目的]为探究克氏原螯虾的食用安全性以及哈夫病的致病因素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以孝感市不同水域中生活的克氏原螯虾为材料,对其主要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2处水域的pH、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存在差异,2处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鳃、心脏和肌肉的LDH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B水域(流水)中克氏原螯虾的酶带数目比A水域(静水)多。从Ldh-5同工酶染色深浅可以看出,静水虾肝胰腺、心脏和眼球的Ldh-5同工酶活力比流水虾的大,而肌肉和腮则是流水虾的Ldh-5同工酶活力较大。[结论]2处水域克氏原螯虾组织LDH同工酶的差异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促性腺发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harus clarkia)大颚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大颚器在性腺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颚器和性腺组织的离体联合培养法,用卵黄发生期的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刺激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性腺。[结果]2处理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32±0.05)mm和(0.27±0.06)mm,2对照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24±0.05)mm和(0.20±0.05)mm;2处理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3.09±0.75)μm和(12.93±0.98)μm,2对照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0.29±1.00)μm和(10.02±0.68)μm。[结论]数据显示处理组的性腺细胞均比对照纽的性腺细胞显著增大(P〈0.05),表明大颚器的功能性物质具有促进性腺细胞发育的作用,支持大颚器作为促性腺生长发育腺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石磊  高倩  王磊  黄成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05-4606,4731
[目的]为利用灌木柳作为克氏原螯虾实验室培养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化水产养殖的育苗材料提供基础性研究参数。[方法]使用传统的曝气水培育克氏原螯虾"仔虾"以及较大规格的幼体,研究了灌木柳根系对螯虾存活率、体长增长量和体长变异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较大规格的螯虾幼虾在2种氨氮浓度的Ⅴ类污水中的存活情况,并分析了氨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曝气水中灌木柳组"仔虾"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在2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和氨氮净化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在10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而2组氨氮净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灌木柳对提高螯虾幼虾存活率、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效果,而灌木柳对水体氨氮净化范围为2~10 mg/L。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培养基对克氏原螯虾池塘浮游藻类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周鑫  秦伟  柏爱旭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474-1480
【目的】筛选出适合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新型饵料培养基,为开展池塘施肥养殖虾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饵料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鸡粪培养基、鸡粪+猪粪混合培养基)施入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每种培养基设两个重复,试验期间以视野法计数浮游藻类,并测定pH、溶解氧(DO)、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相关水质化学指标。【结果】与其他池塘相比,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蓝藻门和裸藻门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极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群(P〈0.01);浮游藻类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也均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浮游藻类生物量方面,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硅藻门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 mg/L和44.4%,约是其他两种培养基的两倍;而裸藻门和蓝藻门的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水质化学指标方面,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能稳定水体pH,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H2S含量。【结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可有效抑制有害蓝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并改善水质,在螯虾池塘养殖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