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Olive processing wastes for weed contro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herbicidal effect of olive processing wastes (OPW) on some weed species in wheat, maize and sunflower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Aegean region of Turkey. In trials with maize and sunflower, OPW was applied as an air‐dried solid form at 3 and 4.5 kg m?2. It provided an effectiveness level on Portulaca oleracea of 63–98%. In trials with wheat, OPW was applied as solid and liquid forms, each at two different doses, namely 4.5 and 6 kg m?2 (solid), and 5 and 10 L m?2 (liquid). Solid OPW provided a reduction in total weed coverage of 75% and 81% at doses of 4.5 and 6 kg m?2, respectively. The weed coverage reduction by liquid OPW was 39% and 62% with 5 and 10 L m?2, respectively. Apart from 12–26%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germinating seeds, OPW showed no toxic effects on maize and sunflower. Wheat was affect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but no adverse effect was detected at harves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herbicidal effect of OPW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weed control in some important summer crops (maize and sunflower) and for most of the weeds in winter wheat.  相似文献   
2.
马齿苋水提物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马齿苋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 L.)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热应激组(HS)、马齿苋水提物组(AEP)、维生素C组(Vc),HS、AEP和Vc组每天于(40±1)℃环境下处理0.5 h,连续热应激6 d后将小鼠转置于室温下给药治疗。给药7 d后眶窦采血,并采集小鼠空肠;测定小鼠血清中D-木糖、葡萄糖含量;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空肠黏膜ZO-1、SGLT1及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S组小鼠空肠黏膜绒毛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D-木糖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HS组相比,AEP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中D-木糖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温处理可导致小鼠空肠黏膜脱落及吸收功能下降,而在给予马齿苋水提物治疗后可通过提高空肠ZO-1 mRNA表达量修复空肠黏膜结构,通过促进空肠黏膜SGLT1和GLUT2 mRNA的转录量改善吸收功能。马齿苋水提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热应激导致小鼠空肠黏膜结构损伤,改善热应激小鼠肠道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齿苋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对浸提时间、温度、料水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齿苋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微波辅助提取30min以上,料水比1:40,在100℃下浸提5h,浸提2次,提取温度是提取多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取液采用4倍体积的95%乙醇醇沉4h。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毛马齿苋种子播种出苗率,分析不同时间浸种以及采用GA3、NAA和6-BA 3种外源激素处理对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没有提高毛马齿苋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效果;GA3、NAA和6-BA三种激素浸种处理均能提高毛马齿苋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适宜的浸种浓度分别为GA3 30 mg/L、10~20 mg/L NAA或6-BA 30 mg/L。其中GA3有效浓度范围较宽泛,建议采用,但GA3处理不能解除该种子发芽的需光性。  相似文献   
5.
马齿苋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生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采用水提醇沉工艺,将马齿苋制成口服液,测得其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mg·mL-1)分别为4.41和15.75,以此作为保健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7.
三叶鬼针草水抽提物他感作用与降雨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一年中不同月份采集的三叶鬼针草叶片的水抽提物对萝卜、水稻、黄瓜3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三叶鬼针草水抽提物的他感作用有显著差异,不同月份水抽提物对3种受体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与采集抽提材料前一个月的降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雨量少,抑制作用强;降雨量多,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拟南芥的竖直培养皿法,以根长抑制率为指标,进行了38种甲醇提取物除草活性的初步测定。挑选出了其中活性较好的1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采用小杯法,以根长、茎长和鲜质量作为指标,测定它们对三叶鬼针草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中有5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的活性显著,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0值均小于1 000μg/m L,它们分别是: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Retz.)]、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mb)、金钱松[Pesudolarix kaempferi(Lindl.)Gord]、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其中,竹节草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0值分别是489.38,558.88,652.38μg/m L,地胆草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 0值分别是643.76,347.56,611.48μg/m L。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测定法,对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枯落叶浸出液会延缓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抑制胚芽生长,在2.5%的处理质量分数下,对胚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0.22。对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随着浇灌枯落叶浸出液质量分数及添加枯落叶粉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为2.5%时,株高的RI=-0.17,生物量的RI=-0.54。在添加80%枯落叶粉的处理下,株高的RI=-0.54,生物量的RI=-0.67,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程度高于株高。滇杨林下土壤对三叶鬼针草生长无化感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2~10 cm深的土壤促进作用最强,株高和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分别为0.57、0.7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ortulaca oleracea L.,POP)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为POP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饲喂高糖高脂日粮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OP低剂量灌胃组(POP用量100 mg/kg)、POP高剂量灌胃组(POP用量200 mg/kg)和罗格列酮灌胃组(罗格列酮用量3 mg/kg),连续灌胃28 d后,将小鼠断头处死,采集肾组织,检测蛋白激酶B(PKB)、PK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糖脂代谢相关因子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肾组织PKB蛋白、PPAR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POP高剂量灌胃组和罗格列酮灌胃组小鼠肾组织PK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POP能上调NIDDM小鼠PKBPPARγ基因的表达,能下调PKC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