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40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对地黄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基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下载地黄属及相关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52条(50个物种),包括广义玄参科物种23种、近缘类群17种和外类群8种(木犀科和苦苣苔科),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推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发育分析的支持率;广义玄参科不是一个单系;除外类群外,我们共得到5个分支,分别为列当科、泡桐属、肉果草属、玄参属、车前科。地黄属形成一个单系,为列当科其它属的基部类群。列当科内物种间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及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均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支持APG系统对相关科属的处理,包括将婆婆纳属、腹水草属、毛地黄属从广义玄参科移出至车前科;火焰草属、钟萼草属、马先蒿属、地黄属移出至列当科;泡桐属独立为泡桐科。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3种东北梅花鹿的COⅡ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3种东北梅花鹿COⅡ基因片段长度均为740bp,A+T含量都大于G+C含量。3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73~0.717),就单个品种而言,敖东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Avian bornaviruses (ABV) are known to be the causative agent of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 (PDD) in parrots and their relatives (Psittaciformes). A broad range of ABV genotypes has been detected not only in psittacine birds, but also in other avian species including canary birds (Serinus canaria forma domestica) and Bengalese finches (Lonchura striata f. dom.), which are both members of the order songbirds (Passeriformes).During this study 286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aptive and wild birds of various passerine spec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Germany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ABV. Interestingly, only three ABV-positive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RT-PCR. They originated from one yellow-winged pytilia (Pytilia hypogrammica) and two black-rumped waxbills (Estrilda troglodytes) from a flock of captive estrildid finches in Saxony. The ABV isolates detected here were only distantly related to ABV isolates found in passerine species in Germany and Japan and form a new genotype tentatively called ABV-EF (for “estrildid finches”).  相似文献   
6.
福建黄兔是中国优良的小型兼用品种,从线粒体水平分析福建黄兔在兔形目动物中的系统发育地位,对探究其起源、进化和种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PCR高保真扩增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进行获取、拼接与注释。结果发现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00 bp(Genbank No.MN518689),主要包括tRNA基因(22个)、rRNA基因(2个)、蛋白编码基因(13个)和控制区(1个)4 部分,基因排列紧密。除控制区,共存在37个编码基因,有9个基因由轻链(L链)编码,其余28个编码基因均由重链(H链)编码。22个tRNA基因中,除 tRNA-Ser(AGY)基因由于缺失DHU臂不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外,其余21种tRNA基因均可折叠形成经典的三叶草结构。控制区含有3种结构域:延长终止序列区(ETAS1和ETAS2)、中央保守区、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其中,CSB1和CSB2间存在200 bp的短重复序列,CSB3和tRNA-Phe间存在306 bp的长重复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构建10 种兔形目动物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黄兔起源于穴兔,支持将福建黄兔划归为穴兔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基于CO 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进行研究。[方法]设计蜻蜓目昆虫CO Ⅱ全基因的非特异性引物,获得差翅亚目5科6属8种共8条CO Ⅱ全序列。采用CluxtalX1.8、ContigExpress、MEGA2.1、PHYLIP3.6a以及MrBayes V3.0等生物学软件及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CO Ⅱ的A+T含量较低(68.6%),说明蜻蜓目是一比较原始的类群;每条序列均含有2个半胱氨酸,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类群昆虫;不支持将大蜻亚科上升为科的观点;支持将大蜓科和蜓科归入蜓总科,而将春蜓科上升为总科的观点;差翅亚目5科之间的进化关系由慢到快依次为:春蜓科→大蜓科→蜓科→伪蜻科→蜻科。[结论]为蜻蜓目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赤眼鳟线粒体NADH脱氢酶6(ND6)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鱼类的分子进化关系。[方法]根据其他鱼类的线粒体ND6基因及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赤眼鳟ND6基因,通过MEGA4.0Neighbor—Joining法分析不同鱼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线粒体基因组ND6基因序列长度为522bp,编码173个氨基酸。该基因碱基组成为:A41.5%、C32.7%、G12.4%、T13.4%,其中A+T含量(54.9%)高于G+C含量(45.1%)。将赤眼鳟ND6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11种鱼类ND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赤眼鳟ND6核酸序列与团头鲂的同源性最高,为90.8%;与红点鲑鱼的同源性最低,为73.0%。赤眼鳟ND6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ND6氨基酸进行比对发现,赤眼鳟与团头鲂同源性最高,为98.3%;与大黄鱼的同源性最低,为75.7%。以ND6氨基酸序列采用NJ法构建12种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基本反映了它们的种间、属间和科间的关系。[结论]首次得到了赤眼鳟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并确定了赤眼鳟与其他11种鱼类的分子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BacillusmucilaginosusYNUCC000116SrDNA的1481bp片段与GenBank中最相似的16个分类单位进行了比较。UPGMA,NJ,ME和MP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B.mucilaginosusYNUCC0001与B.mucilaginosusHSCC1605T、B.mucilaginosus1480D及Paenibacillussp.NBT形成一个单系群分支。在50L全自动发酵罐中30℃发酵52h后,菌株YNUCC0001产生的胞外生物多聚絮凝剂(EBF)达到最大产率(粘度:3420C.P.)。在pH4.0、用量为0.25mlL-1的条件下,这种EBF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最大(99.8%);121℃高压灭菌60min后絮凝活性维持在98.6%。Hg2+,Ca2+,Mg2+,K+,Zn2+对其絮凝活性有促进作用,而Fe3+、Al3+、EDTA和Cu2+则有强烈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河南省伏牛白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试验测定了该品种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控制区线粒体控制全序列长度为1212bp或1213bp,A T含量占60.1%,其中4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3.30%),核苷酸多样度为1.562%,这些差异共定义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4,表明中国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伏牛白山羊序列和GENBANK两条野山羊序列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伏牛白山羊和角骨羊单独聚在一枝上,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伏牛白山羊可能起源于角骨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