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樟叶蜂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3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0.037±0.002)mm,(0.080±0.004)mm,(0.126±0.008)mm,(0.175±0.016)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4.75±1.22)d和(4.70±0.96)d。雌雄性比1∶1.74。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钝鞘中脉叶蜂Mesoneura truncatatheca的发育进度与指示植物物候的对应关系、种群不同虫态的消长变化规律、幼虫的危害状与幼虫龄期的关系、幼虫不同龄期时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单叶面积和幼虫食叶量,归纳了钝鞘中脉叶蜂卵、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幼虫不...  相似文献   
3.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樟叶蜂防治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病虫害防治药品对樟叶蜂进行试验的防治效果,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2代樟叶蜂使用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溶液,对第3代樟叶蜂使用生物防治药品白僵菌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影响其大发生的环境因子,并总结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樟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生 《林业科技》2001,26(5):20-22
樟叶蜂在湖北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发生为害期。幼虫从叶缘或近叶脉处开始取食,每隔15-16min排便1次;老熟幼虫具浓烈的松香味,并有假死性。采用冬季翻耕及用100亿孢子/g青虫菌菌粉700倍液喷药,能有效地控制樟叶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