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博士研究生特点的综合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强化三个主要环节,探索了适合博士生特点,反映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开放性,同时来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理论自信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有利于四个全面的实施。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创新,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3.
“两藏”战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为梳理“藏粮于技”概念缘起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理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内涵演变。结果表明:1)“藏粮于技”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实践,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向互促特色鲜明。2)“藏”的内涵包括市场和产量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精准、科学合理的粮食调控体系,并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可持续问题。3)“技”的内容扩展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多学科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扩散呈现多主体交互、反馈,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本研究从科技自强自立、摆脱路径依赖、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创新体系效能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藏粮于技”战略未来取向和实现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一问题内在的两大理论构件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理论地位,并进而探讨这两大理论构件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尝试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的内在生成与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6.
影响晚近中国民主观念的因素,除了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外,还有主要由民族主义、启蒙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者所构成的思想语境。它们分别为不同类型的民主观念提供价值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民主观念的生成。由于价值观的差异,不同语境虽然可以勉强相容,但更多的是相互挤压,相互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势语境的胜出。五四以后新民主主义逐渐形成并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是这种强势语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崇高使命,为了检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开展调查和研究。“危机论”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基本观点,但是多数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并不符合“危机论”。对产生“危机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批判、重新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科学判断可以深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弄清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经济发展、制度完善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谐思想文化,又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始终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在很多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现代解释学的视角,就理解之前的“前见”和“前结构”、过去与现在的“视域融合”、在“效果历史”中发现自身的情景、“意义”发现的“无限延伸”等4个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