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732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39篇
  319篇
综合类   121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的种类、产地、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百脉根单株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分枝叶柄长度(X5)、侧枝叶柄长度(X10)则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1.121 6)>分枝节间数(0.346 3)>侧枝长度(0.114 6)>分枝数(0.106 4)>分枝茎粗(0.084 6)>侧枝节间数(0.034 2)>侧枝茎粗(0.028 9)>侧枝数(0.021 6)>侧枝叶柄长度(-0.043 6)>分枝叶柄长度(-0.065 4)>自然高度(-0.748 2).  相似文献   
3.
百脉根种子硬实处理与耐藏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百脉根种子硬实用不同方法处理和对不同贮藏时间种子耐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贮藏1年种子含硬实率59.3%。经擦破种皮或硫酸浸种处理,硬实率明显下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提高;种子随贮藏期的增长,硬实率明显下降,其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直播出苗率,幼细苗存活率等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种子电导值则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牧压和肥力对亚热带山地牧草净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亚热带山地湿润环境条件下,研究牧压和土壤肥力对人工草地净生产的影响.三年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在轮牧下,产草量和磷肥对全年及各月牧草净生产具有显著影响.禁牧时,夏季地上生物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只有很少量的净生产.放牧时,产草量在1000 kg DM/hm2左右时,净生产最大,当产草量低于300 kg DM/hm2以下时,净生产量则降低.每年施一次P2O5 36~6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牧草净生产,尤以春末夏初时施肥更为显著.最低产草量出现在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区过去几十年林业生产的教训,把近几年的“生态经济沟”经验,应用到太行山南部低海拔岗坡地形区的开发治理中,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岗”的设想及盘龙岗试点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40-7541
[目的]研究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并观察评估杜梨瘿螨对其他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方法]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观察了解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 室内人工接虫饲育观察杜梨瘿螨对其他多种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结果]基本摸清了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杜梨瘿螨在承德一年发生2代,以成螨于杜梨芽鳞内越冬,春季4月中旬在杜梨树初展叶时,越冬螨虫开始出蛰活动 7月下旬叶面上的虫瘿数达到最高峰,8月上旬后螨虫开始蛰伏越冬。接虫饲育试验表明,杜梨瘿螨仅在桃、山楂叶片上能存活较长时间,但不能形成虫瘿,在所有的供试果树和蔬菜上均不能最终成活。[结论]杜梨瘿螨活动为害期集中在4~7月,具有生态脆弱性,属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杜梨树上形成虫瘿,对供试的多种植物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类陆栖脊椎动物近 70 0种 ,占中国这一类动物种数的 32 %,其中鸟兽资源尤其丰富 ,计有 42 5种鸟类和 1 5 5种兽类 (哺乳类 ) ,占中国鸟兽种数的 31 %。本文主要以新疆三大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 -阿尔金山地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作综合性介绍和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以往文献资料 ,新疆阿尔泰山区记录在 1 2 4种鸟类 ,其中古北界北方型鸟类 5 1种 (占 41 .1 %) ,中亚型鸟类 31种 (占 2 5 .0 %) ,广布种鸟类 2 7种 (占 2 1 .8%) ,其他类型1 5种 (占 1 2 .1 %) ,显出以北方型泰加林鸟类为主的鸟类区系特征 ;分布的 5 0种兽类 ,区系上以古北界北方泰加林为主 ,即北方型兽类占该山区种数的 5 2 %。天山山区记录的鸟类大约2 81种 ,北方型种类占绝对优势 ,即北方型 1 0 6种 (占 37.72 %) ,北方广布型 76种 (占 2 7.0 4 %) ,中亚型 39种 (占 1 3.88%) ,高地型 1 8种 (占 6.41 %) ,广布型 33种 (占 1 1 .74%) ,东北型 9种 (占 3.2 1 %)。兽类分布有 62种 ,北方型兽类区系占优势 ,有 30种 (占 48.40 %) ,广布型 1 2种 (占 1 9.40 %) ,中亚型 1 1种 (占 1 7.70 %) ,特有种 9种 (占 1 4.5 0 %)。昆仑—阿尔金山地区 96种鸟类中 ,中亚类型成份占 2 8.1 %,高地型成分占 2 6%,北方型成?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暖干化对秦岭南北河流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以秦岭南侧汉江和北侧渭河多年的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气候暖干化对秦岭南北径流泥沙的变化。分析指出在80年代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秦岭南北河流年均径流量均减少,与1935-1980年相比,汉江河流年均径流量减少1.9%,渭河河流年均径流量减少27.4%;同时汉江河流泥沙含量明显减少,但渭河河流泥沙含量呈增加趋势,是汉江河流泥沙含量133倍,表明了秦岭南北两侧在全球气候暖干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响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山夏秋黄瓜适宜种植地的选择,品种的筛选,播种期,密植程度及病虫防治等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出一套有效的高山夏秋黄瓜栽培技术,以便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The ability to predict species occurrences quickly is often crucial for managers and conservation biologists with limited time and funds. We used measured associations with landscape patterns to build accurate predictive habitat models that were quickly and easily applied (i.e., required no additional data collection in the field to make predictions). We used classification trees (a nonparametric alternative to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other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to model nesting habitat of red-naped sapsuckers (Sphyrapicus nuchalis), northern flickers (Colaptes auratus),tree swallows (Tachycineta bicolor), and mountain chickadees (Parus gambeli) in the Uinta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Utah, USA. We then tested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s with independent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he following year. The models built for the northern flicker, red-naped sapsucker, and tree swallow were relatively accurate (84%, 80%, and 75% nests correctly classified,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models for the mountain chickadee (50% nests correctly classified). All four models were more selective than a null model that predicted habitat based solely on a gross association with aspen forests. We conclude that associations with landscape patterns can be used to build relatively accurate, easy to use, predictive models for some species. Our results stress, however, that both selecting the proper scale at which to assess landscape associations and empirically testing the models derived from those associations are crucial for building useful predictive model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