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3篇
  19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产生了律师阅卷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实现控辩双方公平对抗,我国应设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文章对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内涵、设立的必要性、设立的原则以及具体建议进行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is important to raise maize yield, however, high density often leads to an increase risk of lodging due to dense canopy and weak stem. Maize yield and optimal plant density are increased by applying plant growth regulator compound of ethephon and DA-6, however, we do not know if this compound would interact with location and genotype. In this study, a novel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s the synthesis of N, N- diethyl − 2 − hexanoyl oxygen radicals − ethyl amine (2-ethyl chloride) phosphonic acid salt (DHEAP),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ethephon and DA-6 in one chemical,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at three locations, five plant densities (6.75, 8.25, 9.75, 11.25 and 12.75 plants m−2) and three cultivars in 2014–2015. This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genotype and management (Appling DHEAP and plant density) on lodging-related optimal plant density and yield. DHEA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ain yield by 10.7% due to the increases of kernel weight by 3.2% and kernel number per ear by 4.4%. On average across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s, applying DHEAP increased optimum plant density by 6%. The optimal plant density interacted with cultivar, DHEAP and environment. Applying DHEAP reduced lodging percentage by lowering ear height. The yield-lodging relationship was affected by genotype and location. We concluded that maize yield could be enhanced by optimizing plant density, applying DHEAP and cultivar selection, bu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of loc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9优系列组合制种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适时施用硅钙肥,改善株型结构;严密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好防病防虫关;适时适量喷施九二O;适时抢晴收割等防止倒伏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小麦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抗倒性,明确影响小麦倒伏的关键因素,以147份我国育成的主推小麦品种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测定其10个倒伏性相关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小麦材料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抗倒伏相关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气候因素间及生育时期间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在不同生育时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基部茎节壁厚度、实心度、茎秆强度对小麦的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茎节长度、髓腔直径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茎秆强度是影响植株抗倒性的最关键性状。基于三个生育时期主成分的综合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显示,有70份材料的综合抗倒性优良,其中部分新育成小麦材料抗倒性表现优异,可作为小麦强秆抗倒改良育种资源使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玉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及机械化收获。通过育种和栽培方式提高抗倒性,对玉米丰产稳产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化学成分、植株形态结构等对个体抗倒性的影响,栽培措施和病虫害对群体抗倒性的调控及玉米茎秆性状的遗传特性,展望未来提高玉米抗倒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节作用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和三个种植密度水平[300×10株·hm-2(D1)、450×10株·hm-2(D2)、600×10株·hm-2(D3)],分析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燕麦植株抗倒伏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的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在籽粒灌浆期,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的燕麦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在 D1、D2、D3下分别提高9.3%、11.6%和17.0%,茎粗分别增加7.3%、7.6%和7.3%,株高分别降低2.3%、1.9%和3.0%,重心高度分别下降 6.5%、7.8%和 6.0%。相比于常规条播,燕麦宽幅条播主要通过增加穗数来增产。在D1、D2、D3下,宽幅条播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常规条播分别增加了8.6%、9.3%和14.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播种方式下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呈减小趋势,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均呈增加趋势,但宽幅条播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常规条播。因此,生产中采用宽幅条播可显著提高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实现燕麦抗倒性与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条播燕麦达到最高产的密度为600×10 株·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高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中几种内含物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株高冬小麦的抗倒性与茎秆内含物的关系,以矮秆抗倒品种(矮抗58、周麦17)、高秆抗倒品种(周麦30、许科1号)、矮秆不抗倒品种(中麦895、新麦18)和高秆不抗倒品种(许科196、烟农999)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四种类型小麦茎秆糖、氮、钾等内含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总糖含量、钾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一致。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的总糖含量,其积累高峰阶段是拔节至开花期,不抗倒品种茎秆的总糖积累高峰阶段是开花至灌浆期;高秆品种的灌浆期总糖积累量显著高于矮秆品种。抗倒品种灌浆期至成熟期的茎秆钾外运量较低;矮秆品种茎秆钾含量高于高秆品种,但差异不显著。在茎秆生长阶段,不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氮积累量和外运量,矮秆品种与高秆品种间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通径分析,矮秆品种对抗倒性起主要作用的是茎秆全氮含量,高秆品种为茎秆总糖和全钾含量。从几种元素相互比值看,抗倒品种有着较高的碳氮比和碳钾比,氮钾比相对较低;同一抗倒性品种株高间不同元素比值无显著差异。茎秆中各种内含物之间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茎秆抗倒伏能力,抗倒品种茎秆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量、合适的碳氮比和碳钾比,灌浆期以后具有较低的钾外运量,这可能是抗倒伏的原因所在,而株高不是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不同株高与品种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拔节期追肥改变茎秆中几种内含物比例来改善茎秆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8.
密度与肥料运筹对迟播小麦产量和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迟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通过三因素裂区试验,设置2个密度水平(210×104和270×104株·hm-2)、3个施氮水平(180、225和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4∶2∶1∶3和6∶0∶2∶2),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对小麦产量、茎秆形态特性、化学成分以及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270×104株·hm-2)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低密度(210×104株·hm-2)处理,平均增产2.7%;低密度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高密度条件下则先增后降。增加播种密度会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降低茎秆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从而影响小麦的抗倒性能。减少氮肥施用量、基肥施用量和控制拔节期施肥比例均能够有效降低株高及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强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提高基部第二节间木质素的含量,从而提升小麦抗倒能力。因此迟播小麦采用270×104株·hm-2密度、225 kg·hm-2施氮量、4∶2∶1∶3氮运筹比例有利于控制倒伏,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倒伏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而且还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和育种中一个主要问题。玉米的抗倒性受到植株受力因素与植株支持系统两方面的影响。讨论提高玉米抗倒性的遗传因素以及综述与其相关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谢甫绨  董钻 《大豆科学》1993,12(1):81-85
本文探讨了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指出了大豆倒伏临界冠/根比和倒伏临界期植株的干物质分配状况。经对倒伏和未倒伏植株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可以使株高明显增高,分枝减少,并使干物质分配在营养器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繁殖器官,最终导致荚重、粒重、百粒重、经济系数显著降低,产量约减少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