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两色绿刺蛾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一般的观察,并使用白僵菌粉炮和1.2%苦参·烟碱烟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两色绿刺蛾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1.8%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 er)3~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550 g.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90.13%,最为经济有效;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450~150 mL.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83.29%~90.13%;1.2%苦.烟乳油750、650和550 g.hm-2等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宽颚步甲对丽绿刺蛾和茶毛虫幼虫捕食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黄宽颚步甲(Parena rufotescea Jedi)形态特征和在湖南省的发生情况,及捕食丽绿刺蛾、茶毛虫幼虫前期各龄的数量作了测定:明确该步甲是两种害虫的幼龄幼虫的劲敌,平均每天捕食量分别为5.1头,6.8头;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迹斑绿刺蛾的药剂,为其野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25%灭幼脲、30%敌百虫、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白僵菌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并测定了25%灭幼脲、晶体敌百虫2种药剂对海虾的室内毒性。[结果]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效果,其中30%敌百虫800倍、1 000倍、1 500倍溶液和25%灭幼脲800倍溶液防效最好。晶体敌百虫溶液浓度分别为0.500、0.100、0.010 mg/L和25%灭幼脲8 000倍、10 000倍、15 000倍溶液对海虾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结论]30%敌百虫具有速效性且对虾影响较小,适合应急或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25%灭幼脲和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杀虫速度相对较慢,适于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  相似文献   
7.
广西浦北鳞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量大面宽的一种食用菌根,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鳞盖红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和正交试验法测定生物量,选择出鳞盖红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宜碳源,蛋白胨是适宜氮源,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为:葡萄糖3.0%,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2%。  相似文献   
9.
自2012至2015年在广西省浦北县、博白县及容县选取山林改造成熟、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产量稳定的山林进行不同方案的林地改造实验,观察山林改造后野生鳞盖红菇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直沿用的标准改造方法(适当伐树使林地郁闭度保持在0.8左右,适当砍伐灌木杂草使灌草盖度保持在0.27左右,枯枝落叶厚度保持在2.0 cm左右)效果最好,在降雨正常的条件下野生鳞盖红菇的产量保持在每百平米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用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多糖连续灌胃H22荷瘤小鼠10 d.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多糖组的瘤重降低,Bcl-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下调,表明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对H22荷瘤鼠有抑瘤作用,可以抑制H22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