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49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9篇
  56篇
综合类   611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实核桃优良新品种‘冀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仲奎  俎文芳 《园艺学报》2002,29(6):594-594
 ‘冀丰’为晚实核桃新品种, 光滑, 仁饱满, 单果质量11. 19 g, 种壳厚1. 14 cm, 出仁率58. 5 %, 粗脂肪含量68. 53%; 丰产优质, 抗逆性强, 适宜华北核桃产区及与之土壤气候条件相近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宋代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319年间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共发生34次,平均每9.38年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时间分布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有显著的阶段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洪涝灾害相当少,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干旱有关。在季节分布上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分布上是从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依次减少;在等级分布上,宋代关中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18.5%,40.8%,25.9%,14.8%;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由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五月慢为对照,对4个耐抽薹小白菜品种(系)进行比较研究,选出耐抽薹,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试验结果说明,五月慢A×5-3-2组合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适合在武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气候变暖下春季升温对小麦抗晚霜冻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以黄淮海北片广适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为试验材料,在返青-拔节期以塑料温棚日均增温0.86~0.9℃,连续增温28 d左右,至穗分化为药隔期前揭棚,研究不同气候年型下小麦产量对晚霜冻的响应,并以小麦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  相似文献   
5.
宋代茶园户的经营业务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茶园户身份不同,经营绩效相差很大。大茶园户经营情况较好。个体小农式的茶园户财力有限,在负担种茶成本、采制成本、交易成本、高利贷剥削、交易损失、赋税折色、付款折扣、贡茶剥夺后,往往所剩无几,经营状况极为不利。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弥补损失,结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省海拔2000~2500m和2500~3000m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60份资源田间晚疫病抗性,资源D9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免疫症状,15个资源表现为高抗,18个资源表现抗病,同时还对晚疫病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毒性基因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早期墓出土的白象画像砖,是佛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神秘性方术而存在的现实表现。本文对敦煌西晋画像所绘“白象”形象进行溯源,认为画像砖上的六牙白象应该是中国早期佛教朝着神秘主义方向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计算植被供水指数来反演亚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含量,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F-2)和中分辨率的遥感影像(Landsat-7)进行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建模验证,揭示高分遥感影像结合植被供水指数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亚高寒草甸草原上的适用性,同时分析研究区土壤水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高分二号(GF-2)、Landsat-7影像数据,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周草原为研究区,利用植被供水指数(VSWI, 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构建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得到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反演图,通过半方差函数及主成分分析法探索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状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体现在整个研究区内以及各个地块之间,土壤水分含量主要介于0.11%~60.44%之间;土壤水分含量与坡度、海拔、坡向、NDVI、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布主要受NDVI、坡向、坡度、海拔的影响。综上,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结合高分遥感影像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是可行的,基于GF-2遥感影像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度最优,较Landsat-7遥感影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冬季种植黑麦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晚稻不同器官重金属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可为水稻质量安全生产和产地安全适宜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7年定位试验为基础, 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冬季种植黑麦草对6种不同水稻土耕层土壤重金属Cd、Pd、Hg和As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晚稻不同器官重金属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 灰泥田土壤Cd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黄泥田土壤Pd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土壤Hg含量以红黄泥田最高, 达0.029 mg kg-1, 与其他土壤类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土壤As的含量以黄泥田最高, 为29.5 mg kg-1, 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6种不同土壤类型晚稻植株Cd、Pb、As含量均为根>茎叶>糙米。在晚稻植株根系、茎叶和糙米的Cd含量以红黄泥田最高,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植株根系Pb、As含量以黄泥田最高, 分别为33.0 mg kg-1和119.5 mg kg-1,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河沙泥水稻植株茎叶的Hg、A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说明黄泥田种植水稻有利于降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 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